- 註冊時間
- 2016-1-18
- 最後登錄
- 2025-3-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8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74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疼痛是天主的禮物
最近閱讀了古倫神父所著的《病痛與醫治》,全書共六章,我贊成書中所說:「只要有人想用理論解釋病人的病,就是不接受、也不願去理解病患者的疾病及病人的感受。」(P.15)。以我牧靈顧的經歷,許多病人都會尋問自己生病的原因:「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我會得到這個病?」,這可能使病人更大傷害或罪疚感。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不會病,我會邀請病人不去問為什麼(WHY),而可以去問怎樣(HOW),陪伴病人尋找應對(Coping)的方法。
筆者去年也曾大病一場,疾病令人產生無助感、孤單、恐懼,甚至死亡,必須去面對自己。我贊成作者所說:「病痛是一把鑰匙,開啟人存在的奧祕之門」(P.22)。以我個人經歷,生大病好像是一個大打擊,但也是一個重新思考生命方向、重整生命重點的契機。如果不是那次住院的經歷,我也不會接觸醫院牧靈工作,未必有決心辭去教學的工作,也未必報讀醫院牧靈培訓課程(CPE),更未必入職醫院牧靈,一切由生病開始。當我在自己的無助中,才能順服於天主面前,並請求祂的帶領。
當看到「疼痛是天主賞賜的禮物」一句說話(P.28),我初時感到驚訝,沒有人喜歡疼痛,疼痛怎可能是禮物?後來細想,我曾在YouTube看過一個患上「先天性痛覺缺失症(CIP)」的女孩肚餓時竟吞下自己的舌頭,熨斗燙到額頭,撞頭埋牆也不覺痛楚,遇到危險也不知道。原來,疼痛是身體的自然預警機制,向人暗示疾病的存在,警告人有危險,並告誡人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因此,經過慢慢咀嚼後,我覺得作者「疼痛是天主賞賜的禮物」這話很有道理。痛苦讓人意識到自己的有限,因而變得謙卑,更加信賴天主,而不只是信賴自己。
書中有關疼痛的靈修,我認為在應用上有些困難,保祿視疾病為「將基督的死亡標記帶在身上」(格後4:10),一般沒有靈修或默想經驗的人很難理解。即使是有信仰的人,也很難接受「基督必須先受苦難才進入祂的光榮」(路24:26)。以我探訪的經驗,不少病人因為自身的疾病而質疑天主,甚至埋怨說:「耶穌幫到我?祈禱有咩用,信耶穌難道可令我雙腳行得番?」。我贊成作者所說:「祈禱的確能夠治癒人,但祈禱並不保證我能夠健康。」(P.48),祈禱的確能夠轉變人心,卻不是奇蹟地將他們的病變走。雖然祈禱後,疾病依然沒有消失,但只要病人願意交託,將一切交在天主手裏,個人變得輕鬆自在,病人就可動員自己內在的力量,因而有能力勝過這場疾病。
牧靈探訪期間,我通常會在對話的最後問病人:「我可以為你祈禱嗎?」「你想唔想一齊祈禱?」,我發現這方法很有效,而且多數受落,正如書中所說:「祈禱是一種重要的陪伴」(P.73),祈禱給人很大的安慰,祈禱後病人的面容明顯變得從容自在。我發現祈禱的確有神奇的力量,是天主聖神「做嘢」的效果。
另外,書中所說:「觸摸對病人很好」(P.73),我也很喜歡運用,有時病人講到難過之處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