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62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培育正念正知,作出適當的行為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2-3 01:22: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培育正念正知,作出適當的行為

修行的目的是止息煩惱,有些朋友問如何才知道自己的道行有幾高?這個問題令筆者即時想起一則禪林公案。宋朝大文豪蘇東坡傾心佛學,有次打坐後滿心歡喜,寫了一首偈:「稽 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派人送給好友佛印禪師,藉此印證自己 的禪修境界。禪師看了,只簡單在信箋上寫了「放屁」兩字。本以為自己的禪定功夫會獲得禪師 的稱讚,可是換來含有譏諷的回 覆。他生氣得馬上渡江去找禪師 理論。不過,禪師已外遊,只在門前留下對聯:「八風吹不動, 一屁打過江。」蘇東坡看了恍然大悟,深感慚愧。

「八風」指八種考驗個人修為的境界,即稱、譽、利、樂(四順);譏、毀、衰、苦(四逆)。這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境況,尤如風一樣能牽動情緒,擾亂心神。當處於順境時,受到別人的稱讚,擁有名譽利祿,享受各種欲樂,自然會得意自滿,容易產生貢高我慢。可是遭逢逆境時,被人譏諷詆毀,陷於挫敗危難,承受憂悲苦惱,便會生起憤怒憎惡,變得自卑沮喪。「喜歡」的境就依戀執着,害怕失去,而「不喜歡」的境就想排斥逃避,抗拒現實。因此順逆境都有令情緒不能安定的過患。

修行最大考驗是如何實踐知行合一。這樣便要經常保持正念正知,客觀去覺察念頭的升起,全然清楚當下身心的各種狀態。所以修行的重點在不斷努力去培育正念正知,才能作出適當的行為。正念現前就會不忘失而聚焦所緣,才能完全清晰地檢查目標,發展正知。情況有如將一盞大光燈(正念)穩定地照射至目標,然後仔細觀察思維,了解其實相(正知/智)。兩者相輔相成,發揮覺知及認知的功能。

根據論典「正知」(巴利文Sampajanna,英文 Clear comprehension)分為四種:

一、「有益正知」:清楚了解行動的利益

二、「適宜正知」:清楚明白甚麼對自己及他人是合適、不合適的

三、「行處正知」:清楚知道自己禪修法門之處

四、「不癡正知」:做任何事情如理作意不被迷惑。

換言之,對自己的起心動念及一舉一動都能專注如實觀察,然後透徹了解,促進「擇法覺知」(七覺支之一,其他包括念、精進、喜、輕安、定、捨);慢慢便可培養有益的習慣(緣於善法),捨棄有害的習慣(含不善法)。正念覺知,與不善念不相應,如光明與黑暗此長彼消。正念正知的力量可調伏「五蓋」(貪欲、瞋恚、睡眠、掉悔、懷疑)煩惱障。不受風吹波助瀾的影響,湖面便可保持平靜如鏡。着境惹煩惱,心念如何不隨境轉,保持平靜安穩的狀態是修行階位的測試。

“Serenity is not freedom from the storm, but peace amid the storm"(寧靜不是免於暴風雨,而是暴風雨中仍能保持心境安詳)就是心性修養的一種平等境界。

來源:佛門網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簽名被屏蔽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3 01:2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