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4-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04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6215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瞭解一下中國人的感情和合神
今天是2•14,小編帶大家一起瞭解一下中國人的感情和合神。
“使媒求婦,和合二姓”,《周禮•媒氏》孔穎達疏中講到“三十之男,二十之女,和合使成婚姻”。自古以來,男女成婚前都需要舉辦一系列的儀式活動,以祈求夫妻二人能夠感情和合、彼此忠貞到老。在這個過程中,必定少不了主祀夫妻感情的和合神。不同於西方神話中愛神形象的唯一性,主管漢民族男女情感之事的和合神先後經歷了不同的形象更迭。如今通常見到的和合神的形象,大都是兩個蓬頭笑面的童子,他們一人手中持荷,一人手中捧盒,寓意著和合美滿、百年好合。相傳,這兩位童子的原型是唐朝時期的僧人寒山和拾得。
清朝汪汲作《事物原會》,其中寫道:“和合神乃天臺山僧寒山與拾得也。”關於寒山和拾得的故事,也流傳著諸多不同版本:
一則曰,寒山和拾得原為好友,怎奈命運弄人,二人愛上同一個女子。待到拾得要與該女子結婚時,二人才得知真相。為了不擾好友情事,寒山于蘇州楓橋削髮為僧。拾得得知此事後,捨棄該女子,獨自一人到蘇州來尋找寒山。得知其住所後,拾得折了一隻荷花作為見面禮。寒山聽聞拾得前來,來不及放下手中的一盒齋飯而急忙外出迎接。二人見面後,一荷與一盒相映成趣,遂共同在當地開山立廟做起了出家僧人。
另一則傳說則曰,寒山與拾得是寺廟中的師兄弟,更是貧賤之交。老和尚圓寂之前分別給予寒山半本真經和一枝荷花,給予拾得半本真經和一個圓盒。半年後二人再次相會,才恍然明白老和尚是在暗示他們二人唯有和合誦經才能得道。
寒山與拾得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雖然此類傳說總有附會之嫌,但卻不離兩個中心內容:一是二人原本感情深厚,又經歷過聚散離合,所以更符合和合之要義;二是在不同的故事版本中,始終會出現荷與盒兩個物件,以此作為和合的諧音,由此也就坐實了其和合神的基礎。清翟灝作《通俗編》卷十九有雲:“國朝雍正十一年封天山寒山大士為和聖,拾得大士為合聖。”因為受到皇封,這一對佛家雅士由此便成了掌管人間情事的神仙。
在佛教信仰中,是把寒山作為文殊菩薩的化身、拾得作為普賢菩薩的化身的。有意思的是,寒山與拾得兩個人也曾被道教收入下八仙的行列中。與寒山拾得二人故事相對應,道家中也有一段關於和合二仙的傳說,故事的發源地就在西嶽華山。
相傳,當初有個老道士在華山修行,他常到深山中采藥,希望能煉製出一種可以治癒天下百病的丹藥。有一天老道士正在采藥,忽然來了兩個白胖娃娃幫著挖藥。連續多日,娃娃總是跟著老道士進山。老道士心中納悶,不知道這是誰家娃娃,又想這深山老林中絕無人家,而娃娃也從來不說自己住在哪裡。這一來二去,老道士心中就起了疑惑。這一日他想出來一個辦法,上山采藥的時候他隨身帶了針線,趁兩個娃娃不注意就取出白線系在了娃娃身上。待到娃娃離去,老道士依舊微笑告別。第二天老道士跟著那根白線來到一片陌生地,只見線頭系在幾株草葉上。老道士覺得事有蹊蹺,於是在這根草下便挖了起來,竟得到一根大大的黃芩和人參。老道士知是有神人點化,忙把黃芩、人參收好,回到廟後把所有的器皿洗涮乾淨,又取來潔水,才把這兩味珍貴的藥材放到鍋中蒸煮。
老道士叮囑兩位徒弟,藥一定要熬制七天七夜,才能做成治百病的丹藥。他囑託完徒弟,自己又進山采藥去了。可誰知在燉到第五天的時候,兩個徒弟忍受不了貪念竟然把上等的藥材自己吃下了。等老道士回來發現藥沒有了,便要追著徒弟打。兩徒弟慌不擇路,不覺間竟然從平地直接上了一面石崖。原來,兩個徒弟因為偷吃仙藥而早早得道了。至今在華山聚仙台上南望,還可以看到有個攜手而站的人影,這便是當日偷吃仙藥的兩位徒弟。後人也把此二人稱作“和合二仙”。
不論是在佛家還是道家的傳說故事中,和合神都是以兩個人的身份成對出現的,以此對應“和合”一詞的本意。其實,在最初的和合神信仰中,是一位名叫萬回的神人獨自擔當了此職能。
明田汝成作《西湖遊覽志餘》卷23雲:“宋時杭城以臘月祀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著綠衣,左手擎鼔,右手執棒,雲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裡外亦能回來,故曰萬回。”此萬回者,相傳是唐朝人,因其兄長遠赴戰場,為解父母的牽掛之情,萬回便決定到萬里之外去探親,並帶回了哥哥寫給父母的一封家書。因他能夠朝發夕返,故名“萬回”,其孝行曾得到唐高宗及武則天的嘉獎。據傳,萬回長相怪異,其所言之事多能應驗,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所以民間和宮廷都有祀奉萬回的傳統,民間多俗稱其為“萬回哥哥”。百姓在年關將近時供奉萬回,期望能借其神力使萬里之外的親人回家團圓,因此萬回被視為團圓之神,即最初的和合神。
元劉一清在《錢塘遺事》卷一“萬回哥哥”條中寫道:“惟萬回哥哥者,不問省部吏曹市肆買賣及娼妓之家,無不奉祀,每一飯必祭。”由此可知,當時對和合神的信仰是非常普遍的,且多存在於商業領域,這與和合神最初的職能有直接聯繫。在和合信仰中,和合神其實還兼有財神的職責。
和合,並不限於男女情事。《國語•鄭語》有“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和合”在此有調和、協和、使之好合之意,代表的是對以和為貴的一種追求,其意側重於調和不同的人際關係,因此也更適合於被商家作為行業神來供奉。在《萬法歸宗》卷二中有一段以萬回為原型的“和合咒”,其曰:
貞觀元年五月五,萬回聖僧生下土。
不信佛法不信仙,專管人間和合事。
和合來時利市來,眼觀梨園舞三台。
拍手呵呵常要笑,咚咚金鼓滾地來。
男女相逢心相愛,營謀買賣大招財。
時時刻刻心常戀,萬合千和萬事諧。
吾奉萬回哥哥張聖僧律令敕。
在中華文化的商道中最崇尚的原則是和氣生財,所以和合神萬回具有財神的職能也就不足為怪了。
除此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五中還提到天師曾“敕和合二仙助顯道法,無合以不和,無頤恙不解”,在所請的神仙中,包括“萬回聖僧、和事老人、何公三九承士、都和合潘元帥,天和合梓元帥,地和合柳元帥”等等具有和合職能的神仙。至此也可以發現,不論是驅役邪魔,還是利市人情,亦或者男女情事,對“和合神”的信仰是橫貫三教的,一個“和”字恰恰代表了中國人的生存哲學。對和合神信仰的流變,也正是中華文化歷史演變的一個縮影。
(道音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