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4-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241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7287
- 相冊
- 1
- 日誌
- 18
    
狀態︰
離線
|
春回大地,雨水時節,大自然逐漸甦醒,帶給人體卻是一種衝擊,
冒出濕氣、倦怠、關節不適等種種問題。究竟如何在雨水節氣調理身心,
迎接嶄新的季節呢?馬光中醫診所醫師楊婕妤提供了5個祕訣與2道食譜,有助於排濕養生。
關節疼痛消化不良常見不適
楊婕妤指出,「雨水」節氣前後,空氣中濕氣增加,
若滯留體內,容易導致關節僵硬、疼痛。脾胃功能也可能受到影響,
出現食慾不振、腹脹等消化不良症狀。此外,氣候多變,感冒頻發,
流鼻涕、咳嗽等現象常見。濕氣阻礙陽氣運行,也可能讓人感到疲勞無力。
飲食清淡健脾 適量溫補
面對雨水帶來的種種不適,楊婕妤建議,從飲食調養著手。
以清淡、健脾祛濕的食物為主,如紅豆、薏米、山藥等。
同時適量加入生薑、蔥白等溫補食材,幫助驅寒。
不過要避免過多食用生冷食品,以免損傷脾胃。
推薦山藥2吃
想要進一步食補,不妨試試楊婕妤推薦的2道藥膳。
1.山藥枸杞排骨湯/補腎健脾
材料:排骨、山藥、枸杞、紅棗、薑片等。
作法:先將排骨汆燙去除雜質,與薑片一同燉煮40分鐘。
再加入切塊的山藥續煮20分鐘,最後放入枸杞、紅棗,煮至軟化即可。
2.茯苓山藥粥/健脾益氣
材料:山藥、枸杞、茯苓、白米冰糖、鹽等。
作法:先將浸泡過的白米與茯苓一起熬煮粥底約30分鐘,
再加入切丁的山藥續煮至粥濃稠。最後放入枸杞略煮,依個人口味加入冰糖或鹽調味。
這碗暖呼呼的粥,最適合在雨水時節享用了。
穴位按摩足浴養生更有效
除了飲食調理,穴位按摩與足浴也是不可或缺的養生方法。
楊婕妤指出,每天按壓足三里穴5分鐘,可促進脾胃功能、增強免疫力。
按摩三陰交穴,則有助調節氣血、祛濕健脾。泡腳時,也別忘了輕揉湧泉穴,能夠提升陽氣。
不妨用薑片、粗鹽煮水泡腳,水面蓋過上述這3個穴位,既能驅寒祛濕,又能促進血液循環。
適度運動調節情緒迎接春天
生活中,也要記得適度運動,楊婕妤建議,
選擇能放鬆關節、筋骨的運動,如瑜伽、太極等。
若雨水間歇,不妨趁空氣清新時到戶外散步,有助身心舒暢。
此外,雨水節氣濕氣較重,要注意保持居家環境通風乾燥。
雖然氣溫回升,早晚仍寒涼,也需留意增減衣物,適時防寒。
最後,別忘了調節情緒,保持心情愉悅,提升正氣,
讓身心靈都能在春天綻放出最燦爛的笑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