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5-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25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176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瑞成堂
類別:古蹟 級別: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宅第
現況地址:臺中市南屯區永鎮巷3號
指定理由:
1.竹圍聚落是臺灣早期聚落之特色,隨著時代之遷移逐漸消失,「瑞成堂」宅第具有傳統聚落特色之稀有性。
2.創建人黃清江曾任南屯庄庄長,對南屯庄之建樹頗多,其宅第可作為地方發展之見證。
3.建物型制完整,跨越清朝、日治等不同時期,構法、式樣、彩繪等裝飾具臺灣傳統、日治及西洋多元要素融合,具歷史、文化、藝術之價值,並表現地方營造技術之特色,極具文化資產價值。
4.於臺中市南屯地區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簡介:
瑞成堂創建於日治大正5年(1916),昭和2年(1927)增建正廳前涼亭,為當時南屯庄長黃清江之宅第,於傳統閩式合院建築中融入西洋裝飾語彙,構材特殊,工法獨到,蔚為特色。
黃清江(1891-1936)為瑞成堂之創建人,生於清光緒17年(1891),曾任教於南屯公學校,後擔任南屯庄長(1923-1931),熱心公益,並具有民族意識,政績包括開辦私立南屯庄圖書館、昌明會、南屯庄品評會、黃姓宗親會南屯分會與南屯公學校兒童保護者會等。
主要建築為典型的「正身帶護龍」三合院,平面呈「ㄇ」型,是臺灣民間農家最常見的傳統建築平面格局。建物坐北朝南偏東10度,總面寬七開間,正身中間三開間採獨立的山牆及屋頂,前方設置高敞的捲棚涼亭(亦稱軒亭)。一般涼亭以單開間者為多,瑞成堂採用與正身同寬的三開間較為少見;但因與正身為不同時期完成,故具獨立木架構,立有四柱。此外,正身背面地坪以卵石三層砌築,高差雖不大,卻有客家族群慣有的「化胎」意象。
民國100年(2011)9月經指定為古蹟後仍遭人駕挖土機闖入毀壞門樓、內院圍牆與正身涼亭,幸經現場構件清理、緊急支撐作業、調查研究與修復等工作而得以保存重現,為古蹟保存與都市重劃衝突下的重要個案。
(臺中市文化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