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5-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38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7438
- 相冊
- 1
- 日誌
- 19
    
狀態︰
離線
|
心律不整做完電燒手術卻還是發作,怎麼辦?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表示,
中醫藥對心律不整治療,也是可靠的另一種選擇,
建議可運用中醫來進行整體性的體質調理。
現代醫學面對心臟疾病,第一線多尋求西醫用藥物控制,
若藥物療效不佳則考慮接受電燒,
但臨床上常看到患者對電燒效果未盡滿意,就會求助中醫。
心律不整的症狀與病因
心律不整會引起心悸、心慌等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許堯欽指出,
造成心律不整的原因可能來自心臟本身的疾病,也可能是其他器官的疾病波及心臟所導致。
輕微的心律不整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或僅有胸悶、心悸等不適感;
嚴重的心律不整則可能伴隨心臟輸出量不足、心臟衰竭,甚至猝死的風險。
常見的心律不整病因包括缺血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
心瓣膜脫垂狹窄、心臟神經傳導阻滯、病毒性心肌炎等。
而其他器官引起的病因則更為廣泛,如甲狀腺機能亢進、
焦慮憂鬱等精神疾病、更年期障礙、自律神經失調、腎臟疾病等。
許堯欽強調,完整的檢查評估和及時的防治,是處理心律不整的最佳原則。
生活型態控制與中醫治療的重要性
國外一項針對149位已接受電燒治療的心房顫動患者的長期追蹤研究發現,
注重飲食、運動和生活型態控制的患者,其疾病控制率和存活率高達87%,
明顯優於未控制相關因子的患者(僅18%)。
這個發現與中醫治療心律不整所強調的「調理人體五臟六腑氣血平衡」,
以達到整體健康的觀點不謀而合。
中醫辨證論治心律不整的7大類型
許堯欽介紹,中醫根據患者的體質特點和症狀表現,將心律不整分為七大類型,並給予相應的治療方法:
心肺氣虛型:多見於平時缺乏運動的學生、家庭主婦或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
治療方劑為生脈散加減。
心腎陽虛型:多見於年老或久病體虛之人,同時有輕中度的心臟功能衰竭。
治療方劑為真武湯加減。
肝火擾心型:常見於精神壓力大的企業高層主管,多合併高血壓、耳鳴、自律神經失調。
治療方劑為加味逍遙散加減。
心脾兩虛型:多見於為減肥過度控制飲食導致貧血的青中年女性,二尖瓣脫垂或有大腸激躁症的患者。
治療方劑為歸脾湯加減。
心腎陰虛型:多見於長期熬夜、更年期障礙或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
治療方劑為天王補心丹加減。
痰濁擾心型:多合併高膽固醇血症、糖尿病、痛風。
治療方劑為滌痰湯加減。
瘀血阻絡型:多發生在先前已有冠狀動脈狹窄阻塞,以及已經裝置血管內支架或氣球擴張術後的患者。
治療方劑為血府逐瘀湯或七厘散加減。
中醫藥治療可降低心房顫動併發中風風險
根據健保資料庫的研究顯示,使用中醫藥治療可以明顯降低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腦中風的風險。
與未使用中醫藥治療的患者相比,使用中醫藥治療超過730天的患者,其中風風險降低了68%。
臨床實驗也發現,接受中醫藥治療的心房顫動患者,腦中風發生率僅為1.93%,
遠低於未使用中醫藥治療對照組的12%,預防效果達6倍以上。這些研究結果值得心臟病患者參考。
許堯欽部長將於3/2下午2點,在「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網站進行現場直播演講,
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上網搜尋「瘋中醫 基金會」,即可查詢到上課入口網址並參與課程。
來源:健康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