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8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常讀《太上老君說了心經》,可清心、靜心、悟道。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懇辭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發帖狂人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3-3 00:28:5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常讀《太上老君說了心經》,可清心、靜心、悟道。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追求內心的平靜與修身的智慧,而國學經典《太上老君說了心經》正是一部探討心性與修道的珍貴典籍。這部經典以“心”為核心,揭示了修道的關鍵在於觀心、了心,最終達到無執無住的境界。建議收藏本文,深入解讀這部經典,或許能為迷茫的心靈找到一盞明燈。


“若夫修道,先觀其心。心為神主,動靜從心。”

修道的第一步是觀察自己的心。心是精神的主宰,無論是動還是靜,都源於心的作用。這句話強調了心在修道中的核心地位,只有瞭解心的運作,才能掌握修道的方向。

“心動無靜,不動了真。心為禍本,心為道宗。”

如果心一直處於動盪不安的狀態,就無法體會到真正的寧靜;只有心安定下來,才能接近真理。心既是煩惱的根源,也是修道的根本。這句話揭示了心的雙重性:它既能帶來困擾,也能成為修道的起點。

“不動不靜,無想無存,無心無動,有動從心。”

真正的修道境界是超越動與靜的分別,既不執著於思考,也不執著於存在。心本身沒有固定的狀態,所有的動與靜都源於心的作用。這句話引導我們放下對心境的執著,回歸自然的狀態。

“了心真性,真性了心;心無所住,住無所心。”

瞭解心的本質就是了解真性,而真性也通過心來體現。心不執著於任何事物,也不被任何事物所束縛。這句話揭示了心與真性的關係,強調了無執無住的修道境界。

“了無執住,無執轉真;空無空處,空處了真。”

放下一切執著,才能真正接近真理;空不是虛無,而是超越有無的境界。這句話進一步闡釋了“空”的深刻含義,指出只有超越執著,才能領悟道的真諦。

“吾從無量劫來,觀心得道,乃至虛無。有何所得?為諸眾生,強名得道。”

太上老君通過無數劫的修行,觀察心性而悟道,最終達到虛無的境界。然而,他反問自己得到了什麼?所謂的“得道”不過是為了眾生的理解而勉強命名。這句話揭示了修道的終極境界是無所得,也無所失。

“吾觀眾生,不了其心。徒勞浩劫,虛役其神。與心無了,永劫沉淪。依吾聖教,逍遙抱真。”

太上老君感歎眾生不瞭解自己的心,白白浪費了無數劫的時間,徒勞地消耗精神。如果不能了悟心性,將永遠沉淪於輪回之中。只有遵循聖人的教誨,才能逍遙自在,擁抱真性。這句話是對眾生的警示,也是對修道者的指引。

《太上老君說了心經》以“心”為核心,深入探討了修道的關鍵在於觀心、了心,最終達到無執無住的境界。通過解讀經典中的句子,我們可以發現,心既是煩惱的根源,也是修道的起點。只有放下執著,回歸自然,才能真正領悟道的真諦。這部經典不僅為修道者提供了指引,也為現代人追求內心平靜提供了智慧的啟示。
“心若安定,萬物皆明;心若迷茫,何處是歸途?”關注我們,一起探索更多國學智慧,點亮心靈的明燈!

(泰玄道觀)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系統通知:簽名被屏蔽。請速依下列順序辦理更新,1.退出系統;2.重新登入;3.更新資料。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4 20:0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