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2-4-22
- 最後登錄
- 2025-4-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76
- 閱讀權限
- 60
- 文章
- 425
- 相冊
- 2
- 日誌
- 19
 
狀態︰
離線
|
(一)
見人之取,如己之取。如果看見人家得到了這個東西,要像你自己得到了這個東西一樣開心。見人之失,如己之失。就是看見人家失敗了、失誤了、失策了,要像你自己做錯了事情一樣難過。不顯人短,不要把人家的毛病講得天大,講得全世界都知道。不炫己長,不要炫耀自己的長處。要遏噁揚善,要遏製自己身上的毛病,來把善良的東西髮揚出來。要懂得推多取少,在生活當中,人家給你很多東西,自己要推掉,少索取。推多,就是把人家給你太多的東西,你要推掉,自己要少取點,實際上就是製貪,一個人少接受,就會止住他的貪唸。要受辱不怨,你今天受到侮辱了、被冤枉了,你不要覺得有怨氣,你要感恩人家給你機會,讓你不髮脾氣,克製住自己,別人説你不好是增上緣,否則你自己想練練不髮脾氣,你還沒有地方練習呢。老公罵你了,克製,不要理睬他,這叫受辱不怨,誰叫我嫁給他的,都是我自己的噁緣,這輩子趕快還債,沒有什麼可埋怨的。
要受寵若驚,就是人家對你好一點,你要真的很感激人家 。師父現在給你們做功德的機會,讓你們在師父身邊,幫助衆生做功德,你們一點都沒有受寵若驚的感覺。要施恩不求報,我今天佈施感恩,我對你好了,我不去求回報,有什麼好回報的?這是我本來就應該做的,學佛人應該做的,不要去等人家回報,你們對我也很好的,學佛人應該這麼想,我對你們好是應該的,等什麼回報啊 ?
(二)
要與人不追悔。就是説,在人和人的接觸當中不要讓自己後悔,永遠不要追悔。“我剛才真不該講這個話的,我怎麼這麼傻啊?”追悔莫及。在處理人和人的關繫的時候,不要讓自己有後悔的感覺,要好好做人。善人,人皆敬之。如果這個人是一個善良的人,每一個人都會尊敬他,你想要人家尊敬你,你就必須做一個善人,善人就是不做噁事的人,你今天還在做噁事,你就不是一個善人,所以佛經上説“善男子,善女人”,天地護佑。如果你是一個善人,除了人皆敬之,人人對你很尊敬,天地都會幫助你;福緣隨之,你有福氣的緣分一直跟着你;衆邪遠之,很多邪噁的東西全部離開你;天地有情護之,每個人都跟你很好,每個人都很愛你,佛菩薩、護法神衛之。如果你是一個善人,想想看,你有這麼多的好處,而且所作必成,一個善良的人,會得到大家的幫助和護衛,他做什麼事情不能成功呢?
動小腦筋就是不善。動小腦筋的人以爲人家不知道,實際上人家心裡全明白,然後人家就不理你,就覺得你是小人。所以,這個人不會進步,不會得到人家的幫助,不會得到人家的尊敬,天地鬼神也不會尊敬你,誰來護持你啊?動小腦筋的人多可憐。要真正地去理解佛的理論,不是假心假意地去理解佛的理論。佛的理論是什麼?要懂得諸噁莫作,衆善奉行。而且學了佛的理論之後,還要懂得實修是爲本啊,就是説,你要真正地修行,而不是今天爲了某一個目的修行,如果你不是實修,那是得不到感應的。如果你是實修,你就會得到學佛教理和作用的效果。教理是什麼?就是懂得佛教的理論,懂得學佛的真正作用,所以,效果就出來了,當有了效果之後,你就能驗証你的修爲境界。理論講起來容易,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就很難了。比方説,待會兒人家給你們送飯菜過來,你們要感恩人家 。佛理用了之後,實用效果就出來了,你會覺得:我怎麼變得這麼友善呢?我怎麼能這麼感恩人家?因爲你已經得到了效果。
(三)
要感恩人家。觀世音菩薩幫了我們小的、大的很多事情,我們都要心存感恩。不要因善小而不爲啊,就是不要以爲做的善事很小而不去做。人家暗中關心一下你,你要感恩人家,不要看不到,不要沒有感覺。沒有感覺的人就不容易開悟,覺悟,就是先有覺,後有悟。
經常感恩人家,你慢慢就會知道自己修得好不好;經常學佛,你會慢慢覺得自己的境界在哪裡。菩薩是這樣説的、做的,你也是這樣做,那你肯定在行菩薩道;你把人家不當回事無所謂,那你就是在人間;人家對你好了,你還要罵人家,那你就是畜生;人家對你好了,你還要在背後陰人家,那你就是鬼了。自己就知道自己在哪個道了吧?
如果一個人得到了利益,他髮悲心,覺得他這個利益要給大家一起分享,沒有分別心,對誰都是這麼好,心中完全不要等任何的回報,我今天得到了好東西,“來來來,大家一起吃”,你沒有想去得到別人的回報,實際上你這個大悲心就成功了。要懂得有好東西的時候和大家一起分享,培養自己的平等心,沒有分別心,而且你這個大悲心甚至可以用來平等地去對待馬路上的乞丐,在馬路上的乞丐,你都要蹲下身去給他錢,那你這個人就沒有分別心了。
(四)
師父跟大家講,這份供養如來的心,就是説我們今天在觀世音菩薩麵前,我們供養觀世音菩薩,我們在馬路上供養乞丐,你這個心要一樣地覺得這個世界上人都是平等的,人都是這麼可憐,人都是這麼慈悲,這樣的話,你才能完全一樣地虔誠。很多人給人家幾毛錢、幾塊錢的時候,是把錢扔出去的,而供養佛菩薩的時候,他就雙手合十放上去,實際上這個人就是沒有平等心。
你不能完全地虔誠,你就得不到圓滿的大法施。你是在佈施嗎?對,但是不圓滿。你是在唸經嗎?是,但你唸經唸得不好,不圓滿。所以,我們所有做的法施、無畏施都要圓滿,要儘量做得好一點。舉個簡單例子,一個蛋糕切得小小的,儘量每個人都能分到一點吃,那就是圓滿。不圓滿是什麼?就是每份蛋糕切得太大,最後還有三個人沒有吃到,人家説“沒有關繫”,可自己心中總覺得虧欠了人家,感覺不圓滿。在圓滿和不圓滿之間,自心先要圓滿,你才能讓人家得到圓滿。自己良心上都過不去的事情,你怎麼能夠讓人家得到圓滿呢?
源於《白話佛法》第七冊4.善心供養不追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