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4-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209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7246
- 相冊
- 1
- 日誌
- 18
    
狀態︰
離線
|
65歲的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過去曾在臉書分享自己離婚的心路歷程。他寫到,離婚由妻子提出,妻子認為兩人生活習慣、興趣差異很大,之所以能維持多年婚姻,是因為她處處忍讓,再加上孩子尚小。
如今孩子已成年,她希望能展開新的生活。郝明義先是震驚、努力挽回,終於接受「一切事情的發生都自有因緣」。
他感謝太太的付出,認同彼此有過美好的時間,也尊重妻子對人生的新規劃和選擇。
兩人離婚後,還一起吃飯、看電影,祝福對方自在地開始新的人生。
(郝明義在臉書分享自己中年離婚的心路歷程,表示感謝太太的付出,也祝福對方能自在地開始新的人生。)
夫妻年紀大於50歲、結婚超過20年以上卻突然離異的,一般稱為熟齡離婚。子女成家立業獨立後,是熟齡離婚最常發生的時機。
熟齡離婚率有攀高趨勢,以日本為例,結褵25年以上的夫妻,2018年離婚件數增加近400件,熟齡離婚有優點也有負擔,下定決心前,可以從3點來自我評估。
終於不用再配合另一半的生活習慣、作息,不用再參加對方親朋好友的婚喪喜慶、不用費心於過年過節的人情世故,
甚至不用擔心另一半是否有外遇誘惑、不用負責家事打掃、家庭開銷等,都是熟齡離婚可能的好處。
如果原本就有家暴問題,或另一半有酗酒、賭博等不良行為,離婚或許真的是一種解脫。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2018年全年日本離婚件數比前一年減少約4,000件,但是結婚滿25年以上的夫妻,離婚件數卻比前一年增加近400件。
觀察背後原因,除了女性社會地位提升、職業婦女人數增加之外,日本退休年金制度保障離婚時家庭主婦可分到丈夫一半的年金,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不過既然選擇熟齡離婚,自然希望離婚後過得更開心,離婚後包括居住地、經濟狀況,到醫療安排可能都有不小變動,熟齡離婚有優點也有負擔,下定決心前,可以從以下3點來評估自己是否做好足夠的心理與生活準備:
1. 是否有適合的住所及足夠的經濟能力?
居住的地方是考慮熟齡離婚者,首先要面對的第一個現實問題。如果沒有經濟能力單獨居住,而選擇回到原生家庭與家人居住、或與朋友居住,其實仍然需要適應其他人的生活起居習慣,無法真正獲得離婚後的單身自由。
所以,考慮熟齡離婚前,一定要有足以支付往後生活開銷的經濟後盾,以及找尋自己可以安穩過生活的住所。
2. 是否有能力過單身生活?
接著,重新安排單身的日常生活,學習有興趣的事物,隨時想外出、想旅行、想熬夜、想耍廢、想保持沉默,都可以自由安排和選擇。
但是,在嚮往無拘無束的生活之前,除了要有經濟能力支撐生活,還要思考是否有親朋好友可經常往來或陪伴你。
如果沒有,那麼一個人用餐、一個人旅行、長時間獨處、沒有說話對象、不能隨時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是否能習慣?突然地發燒生病、突發意外更恐怕沒人知道,這些可能都是熟齡離婚後的日常。
3. 是否做好醫療、照護安排?
熟齡離婚不用照護另一半的年邁雙親,相對地自己的年邁雙親也只能自行獨立照護。自己面臨重大傷病的時候,該通知誰來簽立治療同意書?
逢年過節、重要節慶,是否會讓子女困擾該與父親或母親相聚?假如自己和已經離異的另一半同時病倒,子女必須分頭奔波照護,也是熟齡離婚後難以避免的問題。
熟齡離婚無關是非對錯,但不能衝動行事。至少要思考離婚後的住所、收入來源、生活模式、以及緊急事故連絡人等。
一旦有離婚念頭,要先做好功課及心理準備,可尋求法律諮詢以事先了解離婚後有哪些社會支持系統。
最好先與親朋好友商量討論、尋求建議與協助,儘量設想周全並安排妥當,才能有真正自由、從容並愜意的獨居生活。
(大人社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