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不只是水泡! 大型研究: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研究證實,人類疱疹病毒(HHV)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子之一。
嘴唇上反覆冒出疱疹只是小毛病,只要能自癒就沒事了嗎?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引述國外研究指出,人類疱疹病毒(HHV)可能不只讓嘴巴破、長水泡,而是潛伏在體內,甚至觸發大腦的「基因失控」,影響大腦健康,讓阿茲海默症提早報到。因此提醒,當疱疹反覆發作時,可能意味著病毒活躍,千萬別慢慢等它自己好,建議積極治療,避免短期不適外,更是為了未來的記憶與認知能力。
疱疹病毒害基因失控 成記憶殺手
張家銘在臉書粉專「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引述2025年1項《Alzheimer's & Dementia》期刊上的研究,利用美國2大腦庫(ROS/MAP和MSBB)探討阿茲海默症與疱疹病毒之關係。研究證實,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疱疹病毒的RNA含量明顯增加,且與大腦病變程度呈正相關。換句話說,病毒越活躍,腦部損傷越嚴重,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可能退化得越快。
張家銘進一步解釋,更可怕的是,疱疹病毒不只是進入大腦「湊熱鬧」,它還會喚醒「沉睡巨獸」—跳躍基因(transposable elements, TE),其平時被人體嚴密控制,但一旦病毒入侵,就會像「失控的駭客」一樣,在大腦裡四處作亂,影響與記憶、學習和大腦修復相關的關鍵基因,導致發炎、神經元死亡,讓阿茲海默症提早報到。
其中,影響最深遠的就是「LINE1」這類跳躍基因,特別是在大腦的星狀膠質細胞(astrocytes)與小膠質細胞(microglia)中,它們的異常活化會引發大腦慢性發炎,讓腦細胞活得更辛苦、壽命更短。這種狀態不只出現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身上,甚至在感染疱疹病毒的大腦類器官(實驗室培養的大腦組織)中也能觀察到相同的變化。
更讓人擔心的是,這些變化和NEAT1 這種與大腦發炎相關的長鏈非編碼RNA有關,這說明疱疹病毒可能會透過這條「基因失控」路徑,加速大腦的退化進程。簡單來說,如果疱疹病毒長期在體內活躍,它可能正在偷偷破壞您的大腦,讓人更容易失智。
研究:抗病毒藥物可能是救命關鍵
該如何遠離?研究分析近8000萬名患者的醫療數據,結果顯示,長期服用抗疱疹病毒藥物者,罹患阿茲海默症機率明顯較低。這不僅是統計數據,研究團隊進一步在實驗室裡測試藥物效果也發現,在感染疱疹病毒的腦細胞模型中,這些抗病毒藥物不僅抑制病毒,還能降低LINE1的異常活性,減少Tau蛋白的錯誤折疊,還能提升細胞自噬作用,幫助大腦清理受損蛋白質,減少神經退化的影響。
來源: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