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6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凡人如何辨別神仙的真容?碧眼方瞳,是神仙的標準特徵!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3-11 01:14: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凡人如何辨別神仙的真容?碧眼方瞳,是神仙的標準特徵!


1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面相術中,把看眼睛作為看人本質的重要判斷手段,就是從眼眸判斷一個人的生活狀況甚至人品,孟子說:“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

中醫也有通過看一個人的眼睛來判斷人的身體狀況的診斷方法,如果一個人的眼眸渾濁就表明這個人身體狀況不佳、內臟運作不暢。古人也通過看眼睛來相人,比如一些眼眸重影,就是“重瞳”,被稱作是異相。

相傳舜帝、項羽都有重瞳,古人將它看作是帝王之相,如果凡人有異相就表明不是一般人,古人更是認為分辨神仙的方法也是看眼眸,那麼神仙的眼眸是什麼樣的呢?

唐代詩人李咸有詩云:“麻姑山下逢真士,玄膚碧眼方瞳子。”

李白《遊太山》詩中寫道:“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葛洪祖師《抱朴子•微旨篇》對神仙的相貌這樣描述:“眼有方瞳,耳長出頂,亦將控飛龍而駕慶雲,淩流電而造倒景。”

也就是說古人認為:修道修成方瞳碧眼就是神仙的標誌了。《老子中經》說方瞳的功能是“徹視八方”,這就是所謂的天眼級別了。

後來在魏晉南北朝眼有方瞳,漸漸變成仙人和得道高人的專業特徵。三國曹魏時期有位叫李根的方士,據傳說他活了七百多歲,有記載說他“兩目瞳子皆方”。

《仙經》裡說:“八百歲人,瞳子方也”。

《仙經》是一本魏晉時人修道的指導手冊,按照裡面的說法修煉至800歲左右才可以變為方瞳子。《南史•陶弘景傳》中記載說:(陶弘景)年逾八十而有壯容。
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

這裡意思是道書裡說“千年才修成方瞳”,而上清祖師陶弘景只修成了一隻方瞳,而且還時有時無,按照千年才可以修成方瞳的說法,歷史上記載陶弘景生卒年大概是西元456~536年,就是說這連500歲都不到,所以《南史》便自圓其說稱為“有時而方”,意思是陶弘景修的是速成的方瞳,效果尚不穩定,所以有時是方的。

而且只有一隻眼睛,人認為凡人是無法辨別神仙真容的,但是眼眸是無法隱藏的真相,所以要想辨別微服私訪的神仙?就是看眼眸。

《登真隱訣》中提到:“(瞳)子若暗者,知非是仙,則邪鬼耳。”

所以不僅眼眸要是方的,還要如閃電般明亮,先不談識別神仙如何,我們看一個人心存正氣,精神飽滿他的雙眼也是放光,炯炯有神的。


2道家認為神藏於目,所以看一個人的眼睛來判斷這個人的精神面貌一定是沒有錯的,那麼人的瞳孔有沒有可能變成方的呢?

我們知道瞳孔,是動物或人眼睛內虹膜中心的小圓孔,為光線進入眼睛的通道。

虹膜上瞳孔括約肌的收縮可以使瞳孔縮小和放大,瞳孔大小隨年齡、人種、屈光狀態、光線強弱、目標遠近及情緒變化都會產生變化,至於形狀也不一定非是圓形,一些動物的瞳孔可以成橢圓或者縫狀,比如說貓,狐狸等。

至於眼球顏色嘛,有些人會說白種人個個碧眼,難道都是神仙了嗎,我們知道眼球的顏色是指在角膜後組成瞳孔形狀的圓形虹膜組織,虹膜基質中的色素細胞所含的色素含量決定著虹膜顏色的深淺,色素含量越高虹膜顏色越深眼珠就顯得越黑。一般亞洲人的虹膜成黑色或棕色。

通常情況下人的虹膜顏色是不會改變的,到老年時虹膜退行性改變色素細胞減少,所以老年人的虹膜就會變淡,那麼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年紀越大虹膜顏色就越淡,如果真的活到五百歲是否就有可能淡成藍色了呢?

關於這個問題,南懷瑾先生曾這樣解釋說修煉之人 “中脈打通時,在定境中呈出一種藍色等景象,所以兩眼藍色,眼瞳定而有力,發出方楞似的光芒,這個和白種人的碧眼不是一回事。

到了唐代以後方瞳不再是仙人的標配了,漸漸變成了為祝人長壽、或神通的一個吉祥詞彙。

歐陽修就特別愛用方瞳這個典故,可以說是濫用了,他在詩《送京西提點刑獄張駕部》中這樣寫道“汝陽昔見今十載,丹顏益少方瞳明”,這個張駕部不過是修道的普通人,也被他誇讚成方瞳,被他誇做方瞳的可不止一人,他在《又寄許道人》中誇許道士“綠發方瞳瘦骨輕,飄然乘鶴去吹笙,”在贈別高僧的詩中又用上了方瞳這一詞:“方瞳如水衲披肩,邂逅相逢為灑然”(《贈廬山僧訥》)。


3總之但凡修道修仙人士皆可以用這兩個字來形容了,白居易的《送毛仙翁》的詩裡說這位唐代道士毛仙翁“肌膚冰雪瑩,衣服雲霞鮮,”頭髮呈深青透紅的紺色,容顏卻如花一樣明豔,“方瞳點玄漆,高步淩非煙”,蘇軾也有詩作中寫道一位勤于煉丹的朋友王頤,自稱獲得一位方瞳神仙親傳丹訣,“叮嚀勸學不死訣,自言親受方瞳翁。”

到了宋代,方瞳就更被祝壽詩詞給用濫了。

普通人也可享受這二字的褒喻,比如辛棄疾給一位男壽星提詩就寫道“朱顏暈酒,方瞳點漆,”張孝祥給母親寫的祝壽詩“方瞳綠發對儒仙,歲歲尊前。”所以在普通人看來,方瞳即是長壽的代稱。

且不管辨別神仙的方法,抑或方瞳碧眼是否真實存在,但是單看識人,看人眼睛這個判斷方法是有一定效驗的,人的眼是一個人的精神所在,都說十分面相,七分看眼”,曾國藩的識人寶典《冰鑒》中也說:“方有對談,神忽他往”,意思是你正在跟人進行交談時,他卻忽然把目光和轉向其他地方去,足見這種人毫無誠意,不可深交,眼藏神,一個人的眼睛是不會騙人的。

那種不敢和你對視的人內心一定不坦蕩,當人處於高興、感興趣,接納的狀態的時候,目光會炯炯有神,此時我們的瞳孔會放大,而消極、憤怒或戒備時,此時瞳孔則會縮小,實驗表明,瞳孔的放大和縮小是無法靠自身意識來控制的。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簽名被屏蔽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4 20:0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