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4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人為最靈」的道教思想如何理解與自然的關係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懇辭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發帖狂人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3-12 00:24:2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人為最靈」的道教思想如何理解與自然的關係


老子在《道德經》曰:「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後來慢慢發展成為「人為最靈」的思想,在期後的道教經卷中都把這個概念發揚,如《唱道真言》中曰:「道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人為最靈。」道教因此是一個「重人貴生」的宗教,但道教重人的思想並沒有將自然安放在一個層級的關係中。道教沒有發展出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可歸功於道教對人和自然萬物起源的理解,不單自然沒有被物化,而且在重人的思想中要求人要尊敬和保護自然。

先秦道家思想擁抱了天人合一的概念,同時又不同於儒家思想強調政治的實用性,道家談的是如何藉自然探索生命的奧秘,從而提升自己的修為,與「道」同在。自然對於道教來說是發現道的地方,是效法的對象,亦是修煉的埸所,如《海瓊問道集》教導人以日月之氣修煉:「惟太上度人,教人修煉,以乾坤為鼎器,以烏兔為藥物,以日魂之升沉應氣血之升降,以月魄之盈虧應精神之衰旺,以四季之節候應一日之時刻,以周天之星數應一爐之造化。」但這不代表人崇拜和敬奉自然,而是了解人和自然那密不可分的關係,故為了人的「利益」,人必須學會與自然相處同生。道教不是鼓勵人去控制自然,而是教人掌握自然之道,以把握自己的命運,《西升經‧我命章》曰:「我命在我,不屬天地。」道教強調養生、修煉和成仙都是自己的努力,能否守道或失道是自己的修為,故道教所關心的中心始終都是人。

對道教來說,「人為最靈」意指人有洞察力(靈性)去學習自然之道,修道養生,知天機而趨吉避凶。其中《太平經》大量談及吉凶,內容甚為豐富,包括破壞自然環境則凶,愛護生態者則吉。同樣,要升仙或養生便要明白自然之道和人的起源,懂得人在天地萬物之中的定位,這樣才知道如何修煉。道教相信「道」生萬物,天地與人都是同源而生,人和自然也就有很多互通之處,金朝的道教養生經《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曰:「夫人之一身,皆具天地之理。天地所以含養萬物,萬物所以盈天地間,其天地之高明廣大,未嘗為萬物所蔽。修行之人,凡應萬事,亦當體之。」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以道觀之,物無貴賤」,道教的確重視人,但強調在自然萬物當中去體現人的存在和可貴。人可貴也因為人與自然有很多相通之處,《太平經》曰:「人取象於天,天取象於人。」主體客體對道教來說從不是那麼二元,道教醫學著作《黃帝內經‧靈樞經‧歲露論》曰:「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故道教相信天人本是同律、同構和同法則。

「人為最靈」使人能夠得知天意,而《太平經》則奠定了天地人「三才」相生相養的關係。《太平經》解釋生養育成眾生是「道」的責任和任務,也即是「天道」,若人要與「道」合一的話,替天行道隨天地之意,即「生養萬物」就成了人的任務。對於《太平經》來說,調理天地陰陽(生態平衡)變成了人的倫理責任,「萬物芸芸,命繫天,根在地,用而安之者在人。」而人的功德就在於:「助天養欲生之物,助地養欲長之物。」人最有靈性則能負起這個生養萬物的責任,而同時又在自然萬物中學習和修煉,不斷提升自己,故「重人貴生」的思想在道教中仍能與自然共存,互生互養。— 陳嘉 (2015)

(靈性傳統)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系統通知:簽名被屏蔽。請速依下列順序辦理更新,1.退出系統;2.重新登入;3.更新資料。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4 20:0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