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在運動小心了! 研究:嚴重疼痛風險達4.35倍
上班族容易久坐不運動。醫師引述研究指出,如果幾乎沒活動,發生嚴重疼痛的風險可高達4.35倍。
久坐沒動當心了!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指出,最新研究發現,長期不運動反而會讓身體陷入更糟糕的狀態,比睡眠問題、吸菸或不健康飲食更加關鍵,如果幾乎不運動,發生嚴重疼痛的風險高達4.35倍。建議可以從低強度運動循序漸進、適量運動、學習疼痛管理技巧來改善。
不動比你想像的還可怕!王思恒在臉書專頁「一分鐘健身教室」發文指出,一項涵蓋28個國家、27528名50歲以上成年人的大型研究發現,幾乎不運動的人,發生嚴重疼痛的風險高達4.35倍。
這種關聯性比睡眠問題(1.83倍)、吸菸(1.21倍)、不健康飲食(1.78倍)還要強烈。越不動,越是痛,研究發現,運動量與疼痛呈「劑量反應關係」——運動越少,疼痛越嚴重!簡單來說,如果你因為害怕疼痛而選擇不動,那麼疼痛只會變本加厲。
不動更痛4原因
王思恒說明,許多人認為「多動會讓疼痛更嚴重」,但事實上,長期不運動反而會讓身體陷入更糟糕的狀態,原因包括:
●肌肉與關節退化:缺乏活動會導致肌肉流失、關節僵硬,讓身體承受壓力的能力變差,反而更容易受傷。
●身體發炎增加:運動有助於減少全身性發炎,而缺乏運動則可能讓發炎物質堆積,加劇疼痛。
●恐懼迴避行為(Fear-avoidance behavior):「動了會痛,所以不敢動」→ 「不動,肌肉變弱,動一下就更痛」→ 「更不敢動」,形成惡性循環。
●大腦對疼痛的敏感度增加:長期不動,身體會變得對疼痛更敏感,即使只是輕微的不適,也可能被放大成強烈的疼痛感受。
4招改善 循序漸進很重要
王思恒表示,想要打破「怕痛→不動→更痛」的循環,可以遵照以下方式:
●從低強度運動開始:不需要一開始就劇烈運動,先從簡單的散步、伸展、輕度肌力訓練開始,讓身體逐步適應。
●運動可以「劑量化」:就像吃藥一樣,運動的「劑量」可以調整,適量的運動能減少疼痛,而過量的運動才可能導致傷害。
●學習疼痛管理技巧:透過疼痛教育(Pain Science Education)與認知行為治療(CBT),可以改變對疼痛的錯誤認知,幫助你更放心地運動。
●避免過度休息:過度休息只會讓肌肉更無力、關節更僵硬,有些疼痛需要適度休息,但完全靜止往往不是最好的選擇。
來源: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