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5-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21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103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大寮瑞榮紅磚工廠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產業
現況地址:高雄市大寮區鳳林四路207-1號後方
登錄理由:
1.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窯體為登窯(又稱目仔窯),共18目包含窯體及煙囪,其建築形式完整為連續拱卷方式砌築而成,建造技術具窯業設施代表性。
2.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其為本市僅存之登窯型式磚窯,足以見證本市及大寮地區窯業發展史。
簡介:
瑞榮紅磚工廠鄰近今大寮區忠義國小,由李氏家族經營,採用登窯生產,依航照圖推測建廠時間早於民國36至37年(1947~1948),約於民國70年代歇業。推測瑞榮紅磚工廠是由李子安等李氏家族成員共同經營,而李蔡罔為其末代負責人。目前地上物為李家後代(李俊岳、李婉伶)所有,長期廢置,窯體已有部分之坍塌,主要發生在外牆及煙囪,頂部有植被附生,東側窯體有民眾私設神壇,對結構體進行部分之改築。
當時八卦窯似乎被視為比登窯更環保的窯種,為因應與眷村間的煤煙糾紛,在無力改建窯體的前提之下,廠方可能為既有生產設備進行各種改善工程。包含在用地周邊加築圍牆、為磚窯加設屏風及煙道等。登窯菸筒高度最早可能約25公尺,民國55年底政府單位會勘結束後未能改善高度,或稍稍加高但不滿30公尺以上之理想高度,民國56年大寮鄉公所才會催促10月前應再加高5公尺。
大寮窯業工藝發展可追溯至清領時期,在臺灣製磚工業發展的全盛期,數家工廠共同帶動地方經濟,磚窯廠也成為眷村居民生活記憶的共同載體。雖然因建材發展、工資高漲、環保意識抬頭等因素,近年陸續停產,但當地遺留數座傳統窯爐,可提供地區互動、建築、宗教等各個面向的觀察。李氏家族瑞榮紅磚工廠所有之登窯,以及菸筒、辦公場所、祠廟等的附屬建物,皆有助於大寮磚窯產業系統性之研究。
瑞榮紅磚工廠之登窯具備約18個窯室,現況內部堆置廢棄物。四方形煙筒由紅磚砌成,有崩塌損壞之情形。
窯場停燒後,窯體空間閒置多時。近期東側煙囪及四個窯燒坑道遭周邊居民占用私設神壇,並有焚燒金紙之行為。其餘窯燒坑道呈現廢棄閒置之狀態。窯頂著生植栽,西側六個窯室的窯口壁體皆已崩落,其餘窯壁亦有局部崩塌之現象。北側臨馬路側有一排三層樓街屋,遮蔽此窯體大部分景象,由街道上不容易發現此窯體。
(高雄市文化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