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92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皈依三寶身心安泰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3-17 01:04: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皈依三寶身心安泰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精神沒有寄託。人們在讀書或工作期間,未必有愁悶感覺,但到了退休之後,長居家中,便會常常覺得生活缺乏樂趣而悒悒寡歡。出外旅遊或其他活動,又會覺得精力不足,因而很易生起消極與悲觀的念頭。據調查報告,香港獨居老人心態消極,八成自認「無用」,二成表示「等死」。

如果我們能信仰佛教,皈依三寶,口念彌陀,目閱佛經,耳聞大道,心思真理,禮佛靜坐,便能身心安泰,愉快地安度晚年了。

其中靜坐對人身心最有裨益,能使中樞神經寧靜,有助它的指揮功能,血液循環及呼吸系統順暢,幫助新陳代謝,心身怡悅,不特不覺煩悶,且能消除百病。因身以心為主,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精足則神旺。另外,靜坐久了,即起來一心禮佛、念佛,使動靜相調,卻病延年,臨終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受諸樂,無有眾苦。

皈依三寶之先決條件,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存好心者,逆天悖理的事不應去作,損人利己的惡念不應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心必須常存。說好話者,不是要人聽到歡喜,而是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因而厚德載福。行好事者,凡對人有所幫助的,莫不勇往直前,令其有所成就。這是初入佛門應受的皈戒,其他並無嚴格的規定。若要再進一步受五戒、八戒、出家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那就有了戒律的約束。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信佛的人應該皈依佛、法、僧三寶。佛為聖人,法是真理,僧可續佛慧命。佛法僧是世間希有,世界之大,有佛法之處不多,是故一定要護持它。佛法僧不但令人了生脫死,也能使人離苦得樂。

佛法僧為甚麼稱為三寶?寶有三義:一是尊貴義。價值超越任何物質,備受保護,是故極尊極貴。二是希有義。世間不可多得,現今既得,就要經常愛護,令其不失。三是自利利他義。自家既有寶,當然享用不盡,也可周濟他人,令他人不受貧苦。

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聖人,所以我們應該要皈依佛。

一般人以為法只是書籍,我們為甚麼也要皈依它?須知佛在世時,唯皈依佛便可,因佛本身便具足三寶。佛既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本身就是佛寶;隨時隨地,如證如說,則是法寶;示現光頭赤腳比丘相,便是僧寶。但今佛寶已經圓寂,唯留泥塑木雕之佛像,它不能隨機說法。我們現在要理解佛法,唯有閱讀佛所遺留之法,就是佛經,由文顯理,悟入諸法實相。法是諸佛之母,能出生一切聖賢,是故皈依佛寶之後,仍要皈依法寶。

那麼皈依佛法二寶就可以了,為甚麼還要皈依僧寶?因為佛寶入滅,法寶又是白紙黑字,故須依賴僧寶代為宣化。有人以為佛寶是覺悟的聖人,理當尊敬;法寶令人解義明理;文殊普賢及阿羅漢是出世聖僧,也應恭敬;為甚麼要皈依未斷煩惱的凡夫僧人?這是因為僧人可以住持三寶,如果沒有僧人,就不知有佛與法,則三寶又何能住世呢?無疑,道高德重的高僧,固然能紹隆佛種,度化上根利智的知識分子;即使知識水平較低的僧人,也可續佛慧命,引導下根智淺的眾生,因其知識水平互相接近,彼此容易相契,時久緣熟,對佛法自會生起信心,即便皈投佛門,一經僧伽證明,皈依三寶圓成,便可稱為佛教弟子。大凡現比丘

相的出家眾,皆可為人作證,皈依三寶。

如未曾皈依,無論其人對佛教信仰如何虔誠,總不能稱為佛教徒。因此信佛教後,必須皈依三寶,方符合正軌。

皈依三寶,既是一舉而數得,何樂而不為呢?因此,不但自己皈依三寶,凡是孝子賢孫,皆應奉勸長輩、親戚、以及朋友皈依三寶,共沾法益。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簽名被屏蔽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4 00:2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