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4-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04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6215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淫太過,必有禍”:此3欲,若太過,易招禍患!
古人云:萬惡淫為首。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道德經》認為“過度”是一切惡的形成,
淫過,必有禍;欲重,必有災。
為人處世,一定要有分寸,此3欲,若太過,容易招致禍端。
01 太過愛錢,變成貪婪
莊子有云:“貪財而取危,貪權而取竭。”
金錢、權勢本沒有罪惡,貪才是罪惡的來源。
有時要的越多,失去的也會越多。
有這樣一個故事:兩隻駱駝背著包袱,在沙漠中前行。
其中一隻裝著糧食布匹,另外一隻裝著金銀財寶。
財寶很重,但這只駱駝不願將其放下,選擇負重前行,
它想著:等翻越了這片沙漠,就用金銀財寶,好好犒勞自己一番。
但,這沙漠好似故意和它作對,它長久的走不出這個怪圈,
以至於它精疲力竭,倒在了沙漠中,
此時,出現了一夥強盜,看到了它的包袱,就揮刀砍下它的頭顱,將財寶洗劫一空。
而另外一隻駱駝說:“我很慶倖,我沒有將財寶作為我的全部。”
過多過滿,只會溢的一地狼藉,
過度的欲望會使自己面目全非,貪婪會讓人忘記自己的本性。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人生一半一半,不要越過那條底線,
只有知足,方能常樂,才不至於一步步滑向欲望的深淵。
02太過謙虛,變成虛偽
《尚書•大禹謨》最早提出:“滿招損,謙受益,時(是)乃天道”的思想。
其實,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因為,過猶不及。
謙虛,自然是人的良好品質,值得提倡。
但,如果謙虛過頭,則成了虛偽。
若人事事強於自己,卻還總掛著一副“偽善”的面孔,
表面卑躬屈膝,實則帶著一股居高臨下的優越感,讓人不舒服。
這就是虛偽,與之相伴的還有一份虛榮。
有時,謙虛過頭,會打破平衡,正如自嘲過頭的人,會因自己的行為,弄巧成拙、引火自焚。
這也是一種變相的高調。
出的風頭太多、得到的鮮花掌聲太多,容易遭人記恨,
最後,為人稱道的“謙虛”,會成為懸掛在你頭上“達摩克裡斯之劍”。
所以,謙虛是美德,但必須掌握分寸,
有時,適時的顯露一些鋒芒,反而會讓別人更加信任你。
因為,過度的虛偽,是在變相的捧殺自己。
03太過嫉妒,恩將仇報
古人云:“心懷染汙,不喜他榮;故名為嫉。”
嫉妒是一把刀,不是插進別人心裡,就是插在自己身上。
有些人天性善妒,見不得別人好,有時甚至恩將仇報。
雍正年間有個白泰官,被譽為“江南八俠”之一,他成名之後因故離家多年,一直四海為家,
有一年,他回到家鄉,因時隔已久,故不識道路,便問起了旁邊練功的小孩,小孩爽朗告之。
他回神一看,不覺驚出一身冷汗,只見小孩掌風所到之處,火光四濺。
白泰官心想:“小小年紀功力如此驚人,長大以後肯定超越我。”
於是,在強烈嫉妒心的驅使他,他一掌將小孩打死。
小孩在斷氣前只說了一句話,白泰官只覺五雷轟頂,懊悔無及。
他說:“我爹爹白泰官一定會找你報仇!”
其實,任何人都能變得狠毒,只要他嘗試過什麼叫嫉妒。
就像一個人嫉妒另一個人,卻恨不得變成“噬人的獸”。
這是人性中最陰暗、最愚蠢的一面。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看到別人好,切不可心懷嫉妒,
要知恩圖報,用一顆包容之心,去愛世間的一切。
《道德經》有云:“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真正的聖人,內心白璧無瑕,如同剛剛出生的嬰兒一般,赤誠純潔,坦誠乾淨。
人生之初,本就純潔無瑕,是過多的欲壑難填,才導致了人生悲劇。
其實,人的一生,不需要大富大貴,開開心心就好。
俗話說:飯吃七分飽,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也是對自己最大的救贖。
(龍虎法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