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5-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37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7424
- 相冊
- 1
- 日誌
- 19
    
狀態︰
離線
|
當中耳腔持續發炎,超過3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中耳炎,可能有中耳黏膜水腫、潰瘍甚至鼓膜穿孔影響聽力的狀況發生。
而反覆發炎會使組織形成肉芽、息肉、膽脂瘤,進而破壞中耳附近的骨頭邊緣,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顱內感染、顏面神經麻痺等,
而想預防中耳發炎,保持耳道乾燥是一大關鍵。
慢性中耳炎高危險族群
1.幼兒時頻繁感冒、耳咽管炎
長期的中耳腔炎症常肇因於幼兒時期頻繁的感冒及耳咽管炎。輕者可能引起中耳積水,使耳膜振動不良及聽力減退;
嚴重的情形可引起耳膜穿孔、聽小骨被纖維或瘢痕組織包圍,以至於振動不良、聽小骨因組織缺血而壞死,吸收形成不相連繫等,造成流膿及聽力障礙。
2.耳咽管功能不良者
一般大人的膽脂瘤是屬於後天性,其成因中最多見的是因為耳咽管功能不良,導致後上方鼓膜的塌陷,之後扁平上皮的增生所造成,
因為內含白色的上皮碎屑,在手術時看似珍珠,因此也被人稱為珍珠瘤。這種情形會造成周圍骨頭受到侵蝕,聽小骨也會被破壞,因此聽力亦有下降的情形。
預防中耳炎關鍵:保持耳道乾燥
想要預防中耳炎,就要先保持耳道乾燥,在游泳、洗髮完後,務必清潔耳道、保持乾燥;兒童若罹患過敏性鼻炎,在用力擤鼻涕時,也容易造成中耳感染,
所以平時應避免感冒、慎防過敏;而嬰兒想預防中耳炎,在餵奶時應採半坐臥姿勢或直立姿勢,避免嗆奶。
減少呼吸道感染防止中耳炎發生
另外,也要常洗手,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可能,父母應盡量減少幼兒托顧的時間,嬰幼兒奶瓶的使用要特別謹慎,
幼兒要避免曝露在二手菸的環境,並且多餵母奶,控制環境中的過敏原,都可減少嬰幼兒罹患中耳炎的可能。
(健康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