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5-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37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7424
- 相冊
- 1
- 日誌
- 19
    
狀態︰
離線
|
慢性中耳炎手術治療的目的主要於控制發炎、改善聽力及預防嚴重的併發症,成功率約90%,
耳膜可以癒合良好、無耳漏。若病人不想接受手術,最好定期檢查,尤其是耳朵流膿時,
如果覺得耳朵或耳朵附近疼痛、耳漏增加、頭暈、顏面無力,應馬上尋求醫師診治。
慢性中耳炎診斷
1.耳鏡檢查
耳鏡檢查可以看到耳膜破裂的位置、大小、耳漏、息肉及膽脂瘤。
2.聽力檢查
氣傳導及骨傳導的檢查。
3.電腦斷層
當考慮有膽脂瘤或肉芽腫存在,或需評估聽小骨情形時,可透過電腦斷層檢查。
非膽脂瘤慢性中耳炎治療
非膽脂瘤慢性中耳炎的保守療法,包括局部治療及藥物治療,如耳滴劑和口服抗生素,
但若藥物治療無法有效控制耳漏和發炎,或要避免慢性中耳炎再發,就得考慮手術治療。
另外若發生迷路廔管或顏面神經麻痺等併發症時,則必須立即手術治療,積極而徹底的治療方法,
有鼓膜成形手術,或鼓室成形手術,不但可以去除病灶,消除耳漏,還可以修復鼓膜穿孔,使聽力損失獲得改善。
膽脂瘤慢性中耳炎治療
膽脂瘤因會產生進行性的炎症反應與周邊骨質破壞,並可能出現危及生命之併發症,因此必須以手術來治療。
中耳腔內有一個很重要的神經「顏面神經」,因此手術即有潛在的風險,會短暫或永遠的顏面神經麻痺,同時視膽脂瘤的嚴重度,
手術的範圍、風險度也有所不同,不過考慮膽脂瘤所引發的併發症來看,手術還是必須的。
慢性一定要手術?為何要手術?
膽脂瘤的慢性中耳炎:強烈建議手術
膽脂瘤的破壞力強,這一類的病人建議「一定」「早一點」來開刀,以防拖延引起併發症。膽脂瘤範圍較廣,
恐有手術後膽脂瘤殘留者,或耳膜嚴重下陷,有必要先行建立中耳腔者,常建議病人開兩次刀,接受所謂的「階段手術」,
第一階段先把膽脂瘤除去,重建新的耳膜。第二階段在六個月後,將新耳膜翻開,審視中耳腔,確定無膽脂瘤殘留,再放入人工聽小骨來重建聽力。
沒有膽脂瘤的慢性中耳炎:建議「最好還是開刀」
大多數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均為耳膜穿孔、流膿以及輕重不等的聽力障礙。一般說來,耳膜穿孔的修復率約在80~90%,
耳膜長好了以後,中耳腔就比較不容易發炎,較不會耳朵流膿。至於聽力障礙,輕微者耳膜「補」好之後就會明顯改善,
程度較嚴重者可能聽小骨有固著或斷離,必須在手術時詳查並處理,聽力以後有可能改善。
當然也有一些病例,雖然耳膜有個破洞,但從來不流膿,聽力損失也相當輕微,不會影響工作和生活,
開刀的好處是可以游泳,以及避免以後可能發生的中耳感染、流膿、甚至內耳病變等問題,算是「防患於未然」。
(健康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