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3-19
- 最後登錄
- 2025-5-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1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605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張三豐祖師之“內丹”功法,道藏精華,補身之訣!
張三豐(1247~?) ,原名通 ,字君實,號玄玄子,元代遼東懿州人(今遼寧省彰武縣西南人)。
祖籍江西龍虎山,自稱張天師(東漢張道陵祖師)後裔。
張三豐祖師五歲時患眼病,久不愈以致視物不清,碧落宮道士,張云庵見之遂收為徒,練功半年,眼病漸愈。
在云庵處學道七年,因其母思念而歸家。
1314年入終南山(陝西境內秦嶺主峰之一),得遇龍火真人,繼續修煉九年,其道始成。
張三豐對內丹精深,著有《金丹直指》、《金丹大要》、《玄機直講》、《百字碑注》、《道言淺近》、《無根樹詞》等。
張三豐還是武當太極拳的創始人,後世的各派太極拳都肇源于武當太極拳。
張三豐的“內丹”術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步:練已功夫。
第二步:得藥口訣。
第三步:火候細微。
一、練已功夫
《玄機直講》中說:“初功在寂滅情緣,掃除雜念,是第一著築基練已之功也。”
什麼是“己”?“已”是心意、念頭的意思。
柳華陽祖師在《金仙證論》中說:“己,即我心中之念耳。”
“練己”是內丹法中最基本的要求,貫穿整個內丹功法過程中,不可須臾離也。所以有稱為“練已築基”。
張三豐祖師練已築基的做法:每日先靜一會,待心身都安定了,氣息都和平了,將雙目微閉,垂簾觀照,心下腎上一寸三分之間。
張三豐祖師指的是心口窩,即中丹田。
不即不離,勿忘勿助,萬念俱泯,一靈獨存,謂之正念。
與正念相對的是雜念。雜念是指練功過程中,各種雜亂的念頭,紛至遝來,或此起彼伏,以致意念不能集中到練功上來,又稱散亂。
凝意調息,調息凝意八個字,就是下手功夫,收意入氣穴,乃曰凝意。
“心止於臍下曰凝意。”所謂的氣穴,指的是下丹田。
張三豐祖師在《道言淺近》中明確指出:“下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
臍下一寸三分,即是張三豐派內丹功的“玄關”,玄關者,玄妙之機關也。在內丹功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訣云:以眼觀鼻,以鼻視臍,上下相顧,心息相依,著意玄關,便可降伏思慮。
二、得藥口訣
《道言淺近》云:“學道之士,無要清心清意,方得清真之藥物也。”
得藥景象:通過以上的凝意調息、煉意築基的下手功夫,原被消耗的元氣逐漸充盈起來,於是體內就會出現產藥的景象。
即外物勃然挺起,就是“藥生消息”,也叫“一陽來複”。又稱為活子時。
張三豐祖師在《百字碑注》中說,活子時到來時,要“以意助之,則其氣如火,逼金上行,穿過尾閭,輕輕運,默默舉,一團和氣,如雷之震,沿督脈上升到泥丸。”
三、火候細微
張三豐祖師在“打坐歌”中云:初打坐,學參禪,這個消息在玄關,秘密綿綿調呼吸,一陰一陽鼎內煎。性要悟,命要傳,休將火候當等閒。
伍柳派指出:“凡小周天,始終全仗橐龠之風。”橐龠者,呼吸也。即需要呼吸來配合,是為武火。
《修道全指》中說:“蓋武火者,即呼吸之氣,急重吹逼,採取烹練也。而文火者,那呼吸之氣,微輕導引,淋浴溫陽也。”
閉戶潛修不計年,著書立說闡真詮。
剖符洩密通天地,采古酌今契聖賢。
劈破洪蒙尋緲緲,打開太極見玄玄。
待看功滿行圓後,留個芳名萬古傳。
混沌生前混沌圓,個中消息不容傳。
劈開竅內竅中竅,踏破天中天外天。
斗柄逆旋方有象,台光返照始成賢。
一朝撈得潭心日,窺破胡僧面壁禪。
打破虛空消憶劫,即登彼岸舍舟楫。
閱盡丹書萬萬篇,最後一句無人說。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