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5-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36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7421
- 相冊
- 1
- 日誌
- 19
    
狀態︰
離線
|
廟埕看布袋戲表演是許多國人的美好記憶,卻鮮少人知道活靈活現的布袋戲偶後方布景從何而來,
國寶級戲台彩繪師「明男師」林丙皇,近半世紀的時間,用豐富飽滿的顏色,
將龍、鳳、麒麟等圖案描繪在畫布上,作為戲台布景,不搶眼卻成功地讓人們印象中的布袋戲演出增色許多。
戲台彩繪師「明男師」林丙皇。
1952年出生於雲林台西的林丙皇,自幼展現繪畫天分,連糖果包裝紙都能精準描摹,
當地布袋戲班團長向他的父母提議「可以到嘉義大林著名的『朝陽派』拜師」,
小學畢業後就幫忙家裡種稻、種地瓜的林丙皇,便在15歲那年離鄉,拜入朝陽派門下學習戲台彩繪技藝。
朝陽派祖師是台灣民俗戲劇繪景的先驅張朝陽,開創在布袋戲、歌仔戲的戲台布景使用螢光顏料,
大受好評,之後傳藝給張清根、再傳給張錦濤。
林丙皇回憶,入朝陽派屬第4代「明」字輩獲稱「明男」,起初只能幫忙洗筆、幫師父張錦濤帶孩子,
4個月後才被允許拿起畫筆素描或上色,刻苦耐勞又認真學習,
2年後獲得師父肯定,得到「獨當一面」的資格,從製作戲台布景到完成彩繪一手包辦。
林丙皇從金門當兵退伍後,返回朝陽派「美光」美術社工作,但他一心想創業,半年後應當兵同袍邀約,
北上桃園龜山定居,1976年在萬壽路租屋開設「晨光」美術社,第一筆生意是龜山「藝聲」歌劇團長訂了1套歌仔戲布景,
他明白對方是用鼓勵年輕人的心情來捧場,盡心完成布景,獲得讚賞,只是當時他的知名度太低,不易接到訂單,
為了返鄉過年,曾拿毛筆寫春聯來賣,好不容易湊到車錢。
還好適逢台灣經濟蓬勃發展的年代,還因「大家樂」盛行,各地大小廟宇總有中獎者花錢邀劇團演出酬神戲,
林丙皇繪製的戲台布景,畫工精緻,配色豐富,加上獨門調製的顏料更具持久性,大受各地劇團的歡迎,
指名他製作戲台背景的訂單不斷,奠定北台灣最出名戲台彩繪師「明男師」的地位,與師兄陳明山共享「北明男,南明山」美譽。
一甲子下來,林丙皇每天選木柴、綁畫布製作戲台布景,還要畫上龍、鳳、麒麟等神獸並搭被梁柱、廟宇等圖案,
總是從早忙到半夜,至今累積下來的作品難以計數。
動畫、AI時代來臨,戲台布景需求愈來愈少,林丙皇只怕戲台彩繪這門技藝會失傳,去年朋友介紹1名商業設計系學生來習藝,
他也希望對方能成為徒弟,讓戲台彩繪技藝永久流傳,畢竟戲台彩繪的精細、立體感與人情等,是電腦繪圖等技術迄今未能取代的。
(自由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