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3-19
- 最後登錄
- 2025-5-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1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605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揭秘 內丹養生與其它養生方法高妙之處
作為中華傳統養生體系之大道絕學,內丹養生有著鮮明的東方哲學『氣一元論』的文化特點。
1 內丹養生是立足於生命本身來『借假修真』。
在傳統養生各學派中,釋家是立足于心性修持,主張通過明心見性以達大覺大悟,把身體當作一副『臭皮囊』,不予重視;儒家主要立足于功業,將修身作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錢;而醫家和武術家,一是立足於『治未病』、一是立足於防身健身,以達個自的理想。
道家的內丹養生則完全不同,她是立足於生命本身的修煉,通過『爐鼎』、『藥物』、『火候』之假來達到『返本還元』之真,主張『我命由我不由天』,主張『長生久視』,是一套完備高超的養生實踐體系。
2 內丹學的要義在於『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所謂『窮理』,就是要認識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之『常理』,即客觀規律。
而『窮』之至者,即是一無所有,那麼真正的窮理,也就無理可究/也有人理解為『天下至理無不得』,即是一個『虛』字了。
老子講『虛極靜篤』,莊子講『唯道集虛』,一個『虛』字,道盡了中華傳統養生文化之精華,之靈根。
所謂『盡性』,不是由著性子來,也不同於儒家的『能盡人之性』,而是老子所說的『為道日損』。王安石解釋說:為學者,窮理也。
為道者,盡性也。性在物謂之理,則天下之理無不得,故曰日益。天下之理,宜存之於無,故曰日損。窮理盡性必至於覆命,故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者,覆命也。
事實上,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是一種遞進的關係。人與物皆有天賦的屬性,在人則稱為人之性,在物則稱為物理。人性與物理皆出於天,其理相同。
因為人之性,因物有遷,只有擺脫外物之牽累,才能盡性,所以對萬物之理,應該無所計較而存之於無。萬物各有其理,眾人為萬理之分殊所迷惑,而聖人則能從萬理之中提煉出一個根本的東西,即『致其一』。這個『一』,也就是『道』。
如果掌握了『天下之理皆致乎一』的道理,則不必再從萬物具體之理上去窮究,所以說『天下之理,宜存之於無』。
所謂『以至於命』,即『歸根覆命』。這個命,具有本體的意義。『覆命』,就是複歸於人的生命本體。而人的生命本體,也就是宇宙之本體,因此,『覆命』就是要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然而『覆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逐漸消除本性之外的東西,心中之外物消除一分,本性就複一分,這樣不斷『消之複之』,才能最後至於『覆命』。
可見,內丹養生的『窮理』、『盡性』、『覆命』的過程,完全是一種見地透徹的生命智慧,其指導修煉的養生哲學,又的的確確是與道家宇宙觀和人生觀相吻合的。
3 內丹修煉所有方法都不離修真宗旨。
內丹修煉無論多少方法,多少步驟,其根本目的就是一個-修真,俗曰修道。它囊括了內修中精氣神的煉化以及還虛合道、與道合真的全部修持過程。
修成真人,是中華養生文化的最高境界,要求修持者胸懷大志,高瞻遠矚,終生勤奮,刻苦修持,德功並進,以求達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
何為真,唐代張果先生解釋最為精要:夫真一者,純而無雜謂之真,浩劫長存謂之一。那麼,什麼東西『純而無雜』又『浩劫長存』呢?只有先天虛無一氣。
這先天一氣,便是萬物之本,眾生之元。人的性命離不開先天一氣,天地運行也離不得先天一氣。所以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因此,內丹修煉應是『重道不重術』,術是聞道的手段、途徑,就連健康長壽也只是其副產品,但卻是人類養生的最高智慧與最佳實踐。
4 內丹功法雖有派系,但更有『同尊共識』,大道至簡至易。
內丹修持無論分出多少門派,其根,皆源自『黃老』、『大易』的養生思想,並且不管後來的枝枝蔓蔓怎麼繁榮,各門派所同尊共識的綱宗亦不離『黃老』、『大易』的基礎理論。
因此,現代人的內丹養生修煉,如果不是為了深入研究探索,或者緣自承傳關係,則完完全全可以將後來的文始少陽、南宗北宗,以至再後來更多的支系大而化之,刪繁就簡,直奔“黃老”養生思想的本源,定會減少許多困惑,獲得更多真知卓見。
作為內丹學本源的『黃老』養生思想,可謂大道至簡,並且注重實效,不尚空談,步步驗證,玄而不玄。其要旨,可簡曰之為『道法自然』。
在老子《道德經》中,幾乎處處可見這種至簡至易的養生要訣,如『致虛極,守靜篤。』『虛其心,實其腹。』『載營魄抱一』、『專氣致柔』,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等等;只要悟透其中玄妙,便是養生秘法,無需求人拜師。所以老子講『吾道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易知易行者,大道本就在我們身中,我們也同時身在道中,只要虛其心,只要守靜篤,只要專氣致柔、綿綿若存,即是體道悟道,這本來至簡至易,但難在世人『神好清而心擾之,心好靜而欲牽之』,於是便有妄念驚神,著物生貪,欲求清靜,反覺大難事。
縱觀內丹養生之要,不外『以道心照天心』,純系靜中寂照而已。所秘者,原本不秘,一旦揭破,莫不恍然。
5 內丹法門絕對秘傳,注重口訣,講求條件
注重口口相傳,不傳第六隻眼等等,的確是傳統內丹法門的積習,現在看來,弊大於利。先賢秘傳,自有其道理。
一是古人大都信奉『天機不可泄』,輕泄天機要『遭天遣』。
二是生怕不軌之徒學得一知半解,便假借傳道之名『辱沒大道』。
因此,歷代先賢為不使大道失傳,又不至濫傳,大都在文字上『作手腳』,生出許多隱語、暗語之類,如《西遊記》,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內丹教課書,有心者只要細細品一品每一章的題目、詩詞,或者劃個問號,孫悟空為什麼叫金猴?豬八戒為什麼叫木母?孫悟空去東海收取金箍棒為什麼說是『自家物』等,就不難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了。
除絕對秘傳外,重口訣不重理論,也是內丹學的一大特點。內丹學講『窮理、盡性』,是指窮大道至理,不是紙上功夫。
而口訣,則是歷代先賢實修實證的概括,可步步驗證,不至虛妄。並且,內丹修煉向來講究『假傳萬卷經,真傳一句話』,譬如『凝神入氣穴』,即是真要訣,現在已不是什麼秘密了。
關鍵是你如果不實修,則很難理解什麼是凝神入氣穴,或者不到一定境界/如『開關展竅』,同樣的凝神入氣穴,其意境、功效也各不相同。
此外,內丹養生在修煉條件上,也有著相對苛刻的要求,主要是講求『法侶財地』。法即方法,要求必得『真傳』,否則都是『盲修瞎練』;『侶』,指的是『道侶』即修煉伴侶,一是說『同類施功,非種難為巧』;二是功到深境需有人護法;『財』,是說潛心修持需要一定的財力支援,使其具備深修條件;『地』,是指環境,對安全、安靜、清潔、場態等有一定的要求。
『法』『侶』『財』『地』等條件對現代人來說,是很難同時具備的,因此我們提出傳統內丹的現代修煉,首要任務是修煉條件的轉化,這不是什麼技術難關,而只是一個修煉思路問題,一個『順其自然』就解決了。何況虛無丹法、太上心宗等皆有法訣,傳承的組陣修煉等,亦都是很好的解決之道。
現代人,因為資訊的通暢,反而比古人在『得法』方面更有優勢。只是得來容易,不知珍惜,反倒向枝節、形式要健康,這也算是舍本求末吧。
來源:道站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