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3-19
- 最後登錄
- 2025-5-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1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605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木造船製作 保存者:洪全瑞
類別:傳統工藝 級別:傳統工藝 種類:木作
保存者:洪全瑞
認定理由:
1.洪全瑞君致力於學習各種木造船技法,並因應時代演進與需求,成功打造東港地區木造船特色。
2.洪全瑞君木造船製作技術高超,具備傳習能力,且有感於傳統技術日益沒落,開辦各項造船課程、講習及展示,實践文化傳承使命。
3.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流派/學藝過程(師承狀況):
1.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木造船製作保存者洪全瑞,1948年生於屏東縣。
2.習藝過程(所屬流派、擅長的技法或樂器)
洪全瑞父親及兄長是廟宇的木匠,他在耳濡目染之下從小就具有木工的底子,15歲時前往基隆學習製作木造漁船技術,並在18歲就開始成為師傅,可獨立承包木造船興建案 。洪全瑞在年輕時造訪歐洲船博物館,並帶回相關資料進行研究。他能以船身實體等比例打造符合航行要求的古帆船 。
3.技藝特色
洪全瑞在造船之前會先依比例計算船內人物所需空間,再進行材料拼裝,且堅持以刨光而非磨光處理木材 。除了建造木造漁船外,洪全瑞更將其木造船製作技藝應用到東港東隆宮的王船、一般的龍舟甚至是東港鎮海宮神龕的設計建造上。洪全瑞所建造的木造王船,密水性極佳,性能與木造漁船相同。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1.起源
木造船在中國使用的歷史悠久,臺灣漢人移民的原鄕靠海,因此擅長造船,擁有木造船的製造及修理技術,渡海來臺之後仍然延續木造船製造技術,代代傳承 。
2.發展概況
船是臺灣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荷蘭時代臺灣已經出現河流用的木造舢舨。木材曾是造船的傳統材料。船依用途分為海船及河船。海船體積大,且依船主身分又可分為官船與民船,其中官船即所謂軍工戰船。臺灣從康熙年間已經具有造船技術,道光年間還有打造軍用海船的紀錄。當時臺南府城設有軍工戰船廠,此外,還有許多製造民船的場所。根據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調查,在臺灣的大小港灣、漁業據點或河口停船處附近,都有建造船或修船的場所。造船所使用的木材種類很多,船匠會選用硬度、韌度適合的材料,大多數會使用臺灣本地所產木材 。近年來隨著新技術的發明,造船的材料被玻璃纖維等新材料取代,木造船逐漸式微。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