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5-3-10
- 最後登錄
- 2025-5-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62
- 閱讀權限
- 70
- 文章
- 272
- 相冊
- 0
- 日誌
- 10
  
狀態︰
離線
|
本文最後由 幹銀兩老雞賣 於 2025-5-3 08:56 編輯
2025 年 4 月份在全球經貿經歷史上前所未見的震盪衝擊!在川普於 1 月 20 日就職典禮,已預告於將對
部份國家提高徵收關稅的政策,最後,也確實在 4 月 2 日宣布對全球 60 多個國家課徵「對等關稅」,祭
出稅率之高與涉及產業之廣,不僅讓各國政府措手不及,全球主要市場股匯市也應聲連跌多日,儘管,川普
接著在 4 月 10 日宣布「對等關稅」暫緩實施 90 天,改立刻實施 10%關稅措施,讓各國有時間與美國進
行關稅與貿易協商。目前由美國政府所發起「對等關稅」風暴,雖然暫時獲得喘息的 3 個月,但是後續如何
變化,依然讓全球繃緊神經。
而在 4 月 2 日的對等關稅措施中,臺灣被認定對美國商品徵收稅收的貿易壁壘達 64%、因此美國將對臺
商品課徵 32%的關稅,立刻對國內各界造成震撼,在股匯市劇烈震盪,以及瀰漫對未來極其不確定的壓力
下,確實牽動消費市場的氣氛,包括臺灣新車銷售市場也不免受到影響。
第 2 季開場的 4 月份,向來是農曆年休養生息後,隨正年式或改款新車逐步到港後,經銷體系與買氣也會
開始加溫,但是今年狀況不如以往,4 月份全月累銷售僅 32,876 輛,不論相較 2025 年 3 月份,或者是
2024 年同期的 4 月份,都出現了將近 12%的衰退幅度,就是一項值得關注的警訊。
除了經貿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外,被美國特別點名臺美雙方貿易巨額逆差、關稅不對等與臺灣針對進口美規車
設下非關稅貿易障礙等,都是消費者高度關注的議題,也連動對於進口車關稅、貨物稅甚至法規上是否大幅
調降鬆綁的期待,這些都對新車買氣轉趨觀望,接下來的銷售報告也將高度關注此效應的發酵。
1.總市場(國產+進口)
沒有往昔漸漸加溫、以迎接上半年銷售高峰的逐步熱絡氣氛,不僅直接反應在 4 月份總市場累計銷
售數字上,也在總市場品牌排行帶來不小變動,和泰豐田的 Toyota 與 Lexus 仍舊居於總市場前兩
名,不過 Lexus 與第 3 名的 Mercedes-Benz 之間差距不大,Mercedes-Benz 雖然 4 月份 GLC
到港數量不若 3 月破千輛的數字,但也有著近 700 輛領牌數,全品牌 4 月份也成長了 8.6%。
從 2025 年 1 月開始,就已經在總市場前 10 名次中全勤的 BMW,藉由產品出色戰略設定,4 月份
也是較 3 月大幅成長,以超過 28%成長、總計 1,897 輛的領牌數字,單月排名也提升到第 5 名。名
次維持在第 6 名的南陽實業,隨著 Tucson 車系維持穩定銷售表現,也同樣成為前 10 名中,單月表現
有所成長的品牌,累計 1,732 輛領牌數,相比 3 月份成長了 5.2 個百分點。
在總市場前 10 名中最令人驚喜的,則是擠身第 10 名的 Kia,在 4 月份累計領牌數字為 1,021
輛,在總市場表現多半下滑的狀態下,Kia 反而繳出穩健的成績,因此晉級來到第 10 名,與第 9
名的 Mitsubishi 僅有 2 輛差距,但箇中表現卻截然不同,Mitsubishi 單月下滑超過 21%,Kia
相比 3 月份則僅僅下滑 1.4%,表現實屬穩定。
2.國產車
國產小商的激烈競爭持續上演,雖然 3 月份 CMC J Space 與 Toyota Town Ace 差距不大,且分佔
市場第 2 與第 3 名次,4 月份則是有著較大差距,但仍舊分屬 2、3 名的排名,CMC J Space 領牌
成績為 1,687 輛,Toyota Town Ace 則是 1,521 輛領牌數。可以預期的是競爭必然持續激烈,也成
為市場觀察重點之一。
同屬國產中型 SUV 級距的 Ford Kuga、Honda CR-V 以及 Hyundai Tucson L,4 月份在國產市場
排名也相當巧合的,依序取得第 7 至第 9 的名次,而且累計領牌數字都在 500 輛以上,然而箇中所代
表的意義卻截然不同;3 月份還有著 1,120 輛的 CR-V,4 月份僅繳出 548 輛,單月下滑幅度超過 50
%,名次也僅來到第 8 名。台灣本田表示原本在 4 月及 5 月訂定的目標數就較低,也透露出市場競爭
激烈,如何在價格與配備上做出調整,考驗台灣本田的規劃。
已經在國內上市發表、預計 5 月開始交車的 Hyundai 小改款 Tucson L,目前主要應當還是在出清
階段,在 4 月份繳出 511 輛領牌數字,單月成長幅度超過 68%,而後續 5 月份在小改款開始交車
後,是否會有更出色的領牌數字,同樣值得關注。
國產市場另一項重點,是在 4 月中旬宣布 HS 全車系恢復正常銷售的 MG,HS 車系在 4 月份繳出
248 輛領牌數,5 月開始是否能重新回到原先銷售氣勢,相信也是級距競爭對手極為關注的一件事。
3.進口總市場
4 月份進口總市場在排名方面,多數延續 3 月份排名,由 Toyota 以 3,030 輛拿下進口銷售第 1 名的
寶座,銷售主力 RAV4 車系交出 1,626 輛,掛牌數較 3 月份減少,連帶導致品牌表現,衰退約 9.4%,
但是對比去年同期,仍有 20.3%的成長。至於日系豪華品牌 Lexus,則以 2,477 輛位居第 2 名,表現
微幅下滑 2.7%,對照 2024 年 4 月則接近持平。
受到市場高度關注的兩大德系豪華品牌中,Mercedes-Benz 維持第 3 名的席次,但是掛牌 2,344 輛
直逼 Lexus,雖然與 2024 年同期仍有 3.7%的差距,但是對照 3 月份成長幅度達 8.6%,主力車款
GLC 車系,更拿下近 700 輛成為品牌主力。BMW 在 2025 年 4 月份交出 1,897 輛成績,包含熱門
休旅 X3、1 Series 與 2 Series 均交出 200 輛以上,成長幅度達 28.5%,成為排榜內進口品牌之最,
對比去年同期也有 13.8%的進步。
進口一般品牌 Kia 與 Suzuki 分別交出 1,021 輛與 759 輛的成績,位居排行榜第 5、第 6 名,Kia 雖
然較 3 月微幅衰退 1.4%,但是旗下休旅產品包含 Picanto、Sportage、Sorento 與 Carnival 仍維持
掛牌破百輛的規模。日系 Mazda 本月共交出 642 輛,其中以 Mazda 3 與 CX-30 作為銷售主力,分別
有 175 輛、190 輛的掛牌水準,至於中型休旅 CX-5 則僅交出 87 輛。
4.進口車
一般進口轎車
Toyota Camry 在 4 月再度以 519 輛拿下進口轎車冠軍,而且 4 月主力交付的是候車期較長的油電
車型、來到 390 輛佔 75%,汽油版則以 129 輛佔 25%,不過目前瞭解下訂汽油將等候 3 個月、油
電交期為 1 年。
小改款Škoda Octavia 於 4 月交付 186 輛,同集團的 Volkswagen Golf 在 4 月下旬也正式上市小
改款,Golf 雖尚未領牌、但是否會對同集團Škoda 產生影響值得觀察,另外,大改款Škoda Superb
也預計第二季下半上市。而同為中型級距的 Honda Civic e:HEV 也在 4 月中推出小改款、開出 127.9
萬較先前調降 12 萬的定價,首月也開出 126 輛掛牌數字排名第 6。
一般進口休旅車
一般進口休旅車款熱銷排行中,在 4 月份依舊由 Toyota RAV4 車系穩坐冠軍寶座,不過掛牌 1,626
輛與 3 月份破 2 千輛的規模仍有落差,同品牌 Alphard 車系,在 3 月份登上排行第 3 之後,4 月更
以 421 輛成績挺進亞軍,至於商用車款 Granvia 與 Hiace,則以持平成績維持第 10 名的位置 ; 日系
熱門車款 Suzuki Jimny 本月迎來大量交車,以 282 輛登上車款排行第 3 名。
進口韓系品牌中,Kia 在 4 月份以 Sportage 與 Sorento 進入排行榜中,主力 Sportage 車系雖然掛
牌數稍稍下滑,但仍交出 279 輛成績,至於中大型休旅 Sorento 則掛牌 133 輛,而 Carnival 車系本
月則僅交出 118 輛,無緣進榜,反而是 Hyundai 旗下 Staria,以 171 輛表現登上排行榜第 6 名。
Volkswagen 品牌部分,僅小型休旅 T-Cross 以 139 輛進入排行榜,至於其餘休旅車款 Tiguan、
T-Roc 則都只有百輛左右的銷售規模,其中當今世代 Tiguqn 在 1 月至 4 月僅交出 361 輛,預計
今年度現身、搶先在 4 月經銷商大會中現身的新世代大改款 Tiguan,能否在第 3 季開始為品牌銷
量注入強心針,有待後續觀察。
豪華進口轎車
4 月豪華進口轎車榜冠軍由 Mercedes-Benz E-Class 以 302 輛拿下,其在 3 月推出新年式強化、但
售價也同步調漲 5 萬,不過仍不影響其持續在豪華中大型轎車級距擄獲既有客層青睞。而同屬豪華中大
型轎車級距的 Lexus ES 甫於 2025 上海車展推出大改款,其採用油、電共用平臺,設計大量以中國市
場需求為依歸,臺灣市場目前預計 2026 年才會有導入規劃。
BMW 品牌雖然在既有的核心轎車 3 Series、5 Series 表現未若對手強勢,但在 1 Series 與 2 Series Active Tourer 各自都有 155 萬入門車重兵布局下,1 Series 以 205 輛排行榜中第 2,2 Series 家族
也僅以數輛之差排名第 3、主力 218i Active Tourer 更佔 190 輛。於 4 月中旬甫發表的 Porsche 911
車系,在 4 月也掛出達 72 輛的成績。
豪華進口休旅車
4 月份豪華進口休旅車部分,Lexus NX 車系再度重回冠軍寶座,掛牌延續 3 月份達到破 900 輛的規
模 ; 3 月份表現亮眼的 Mercedes-Benz GLC 車系,本月雖然沒有破千輛的表現,但仍以 696 輛成績
拿下亞軍,同品牌 V-Class、GLE 車系同樣掛牌近 200 輛、擠進休旅車款前 10 排行之下,連帶提升
品牌 4 月銷售規模。
4 月份豪華進口休旅車排行中,Lexus 旗下休旅常勝軍 RX 車系、UX 車系、LM 車系與 LBX 車系,連
同冠軍 NX 車系,於豪華休旅級距拿下 5 個席次,展現可觀的市佔實力,此外,德系品牌 BMW 旗下主
力休旅車系 X3,在 4 月份交出近 300 輛的掛牌成績,讓 X3 車系一舉登上車款排行第 5 名的席次。
BMW 集團的小型休旅車家族整體表現出色,Mini Countrayman 以 206 輛順利擠進排行榜內,同時,
X2 與 X1 兩車系雖然雖然被擠出榜外,但是仍有 193 輛與 146 輛的可觀掛牌數。
純電品牌 Tesla 在 4 月份呈現「交車小月」,其中 Model Y 車系小改款車型尚未在國內展開交付,仍
維持小改款前現貨車款販售,在 4 月份僅掛牌 35 輛 ; 據瞭解,首波開放訂購、定價 244.99 萬的小
改款 Model Y Long Range 版僅接單約 500 多張,顯示市場對於「首波」溝通車型的觀望,是否等待
後續「標準版 Long Range 車型」現身,以及小改款車型的實際交車時程,成為影響購車決策的關鍵。
5.電動車
4 月電動車總市場為 1,475 輛,為 2025 年至今首度單月低於 2,000 輛大關,較 3 月的 2,730 輛減
少達 1,255 輛、減幅為 46%,最主要是電動車市場掛牌主力之一的 Tesla 有所下滑,總市場截至目前
1 至 4 月累計達 8,422 輛。
BMW 品牌在 4 月合計掛出 321 輛拿下單月電動車品牌冠軍,其中 BMW iX1 合計掛出 144 輛在各車
系中排名第 2,僅次於 Luxgen n⁷的 271 輛,而且 iX1 甫推出的 199 萬 eDrive20 單馬達掛出 65
輛、與雙馬達的 79 輛相去不遠,未來預估也將會是品牌主力的入門電動車戰將。
Luxgen 品牌 n⁷純電休旅在 4 月領牌 271 輛,相比 3 月的 305 輛有所下滑。而目前 Foxtron 鴻華先
進預告 Model B 量產版有望 9 月亮相、並於 12 月交付的進程,Luxgen 品牌是否能順利以已註冊之 n⁵
車名與鴻海集團合作在臺販售,並且開出具競爭力的價格,將對 Luxgen 品牌至關重要。至於 Foxtron
鴻華先進目前預計將在 5 月公布與日本 Mitsubishi 合作替其代工生產 Model B 量產版,並預期 2026
年 7 月首度以右駕版外銷紐澳,臺灣市場是否會掛上 Mitsubishi 廠徽「回銷」左駕版 Model B,也會
是一大焦點。
Tesla 在 4 月掛牌合計僅 163 輛,相較 3 月近千輛有著一定的下降,單月掛牌最多的為 113 輛 Model
3,主力休旅 Model Y 在小改款前現貨車將出清完成下僅掛出 35 輛,Model S 與 Model X 則各有 5 輛、
10 輛掛牌。外界關注的小改款 Model Y 預計 6 月下旬會展開交付,屆時是否有望再衝高掛牌數將是市
場矚目焦點。
Audi 品牌在 4 月推出採 PPE 平臺的 Q6 e-tron 車系,首月就掛出 50 輛;至於同樣採 PPE 平臺的
Porsche Macan Electric,還掛出達 120 輛的佳績,兩者間是否會有客層的競合與挪移,還有接下來
Q6 Sportback e-tron 追加的時機點與定價,也會是市場的話題所在。而先前開出 142 萬起預售價
的 Volvo EX30,目前在 4 月底也終於進行首批 174.99 萬頂規四驅雙馬達車型的交付,掛牌數為 51
輛,不過預售價分別為 142 萬元和 162 萬元的主力單馬達車型、預計要到第三季才會交付。
6.稀有車
4 月份稀有車市場表現最好的品牌,依舊是原廠剛發表 296 Speciale / Speciale A 的 Ferrari,
一共交付了 6 輛 Roma Spider、9 輛 296 (3 輛 GTB 與 6 輛 GTS)、1 輛 SF90 Spider 及 4
輛 Purosangue;而同樣來自義大利的 Lamborghini,則是掛牌了 2 輛 Huracán (2 輛 Tecnica
與 1 輛 Sterrato) 和 7 輛 Urus,以及高達 4「隻」的新世代油電大牛:Revuelto。
至於新面孔方面,除了有由總代理 HubAuto 所引進的超級跑車 CTR Anniversary 外,總代理永三
國際 3 月中才發表的全能貨卡 (皮卡):Grenadier Quartermaster,也在 4 月底前順利完成掛牌,
相信很快就能在街頭或荒野看見它霸氣的身影。
結論
最後,我們回到前言所提,美國政府推出的對等關稅措施與貿易協商,確實在政府、產業與消費者各方
面造成衝擊,尤其是美國總統川普在政策決策的不可預測性 (例如全球在 4 月 2 日歷經對等關稅震撼教
育……) ,以及各國包括臺灣在內,跟美國展開的貿易談判,仍尚未有明確的具體成果,確實都在短期內
瀰漫不安氣氛。
總而言之,對當前經貿環境與未來變動的高度不確定性,勢必讓民眾對於消費支出轉趨保守以對,同時,
即使部分消費者對購車確實有實際需求,但在對關稅調降或非關稅貿易障礙排除的期待,也容易讓購車需
求主趨觀望,希望等整體態勢明確後再考慮入手。上述各項觀望因素,若短期無法明確排除,勢必影響新
車市場銷售買氣。
不過,在前所未見的變局下,也將考驗各家車廠與總代理的應變能力,如何讓現有產品得以順利銷售去
化,至於全新規劃的車款,能否成功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結果將直接反應在每月份的汽車銷售報告,
U-CAR 也將持續與大家共同關注美國對等貿易措施,對於臺灣汽車銷售市場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