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屯進香是幾媽?為何媽祖廟裡有一媽、二媽、三媽?各尊功能原來差在這
一般媽祖廟裡通常會有許多尊媽祖像,而且還有大媽、二媽、三媽等排行。
媽祖只有一位,但是,一般媽祖廟裡卻通常會有許多尊媽祖像,而且似乎還有大媽、二媽、三媽等排行,其實,這是媽祖深受民眾信仰的表現。
「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出戰。」媽祖僅有一位,然而媽祖廟往往會雕塑分身供信徒祭拜、迎請,於是才賦予編號或名稱,以利於辨識,其中的排行,例如大媽、二媽、三媽等,通常就是依雕塑先後來排行,而各地的媽祖廟中各排行媽祖的分工,多半大同小異。
所謂大媽,通常是廟裡最早的媽祖──「開基媽」或「鎮殿媽」,主要在廟裡坐鎮,不外出遶境巡視,放置於大殿讓信眾祭拜。
至於二媽,雖然也長年鎮守在廟中,但由於百姓祈求的焦點多半放在鎮殿媽身上,顯得二媽沒有什麼特別的任務,祂享受人間煙火卻不太需要負什麼責任,所以二媽吃便(指撿現成便宜)。
三媽救苦出戰,通常為「出巡媽」,祂主要是以任務的不同來區別。
不過,媽祖分身的情況,每一間廟多少有些不同,如大甲鎮瀾宮「大媽坐殿、二媽吃便、三媽愛人扛、四媽閹尻川、五媽五媽會」、彰化南瑤宮「大媽四媽愛食雞、二媽五媽愛冤家、三媽六媽愛潦溪……」;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則是「大媽進香、二媽遊庄、三媽作客」,相較於大部分媽祖廟進香或出巡都由三媽負責,一年一度的白沙屯媽祖進香,是由拱天宮的大媽(鎮殿媽)親自出門刈火的,比較罕見!此外,有些媽祖廟的爐主或信徒,還會請神像回去供奉等,那就會有更多的媽祖編號了。
有趣的是,編號不同的媽祖,有時候還各自有信徒組「後援會」,例如常見的「三媽會」,其他如「六媽會」也頗為活躍。
開基神、鎮殿神、分身神
開基媽祖
最初建廟時所供奉的神像,早期移民來臺,為了航旅安全,方便攜帶,多是小型媽祖神像。因為較為古老,保存較隱密。
鎮殿媽祖
多為廟宇重建時所造,為了鎮守廟堂,通常尺寸會較大,供信徒朝拜。
分身媽祖
為出巡、遶境之時使用而造,多放置於鎮殿神之周圍,廟方也會雕造許多分身,方便出巡。
文出《天上聖母.認識入世親民第一女神:第一本親近媽祖的潛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