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7-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8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153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無患子 古今妙用各不同
無患子樹的果序。圖/德禪
花序著生於樹梢。圖/德禪
無患子樹的羽狀複葉與圓錐花序。圖/德禪
果實轉趨成熟。圖/德禪
像一顆顆小乒乓球的無患子幼果。圖/德禪
乍看近似龍眼的果實。圖/德禪
樹型碩大的無患木。圖/德禪
無患子樹在冬天樹葉轉黃後凋萎。圖/德禪
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為無患子科無患子屬的落葉喬木,翻開中國古籍原典,它很早就出現在筆墨行間。
古載木槵子
《山海經‧中山經》第五卷記載:「……又東北五十里曰祑之山,其上多松、柏、機、桓。」東晉郭璞筆下注釋的《山海經》提到:「,音彫。」又說:「……桓葉似柳,皮黃不措,子似楝,著酒中飲之,辟惡氣,浣衣去垢。核堅,正黑,可以間香纓,一名栝樓也。」桓,就是無患子的古名,還稱為「木患子」、「木槵子」。
西晉崔豹《古今注‧問答釋義第八》提到:「拾櫨木,一名無患者,昔有神巫,名曰寶眊,能符劾百鬼,得鬼則以此為棒殺之。世人相傳以此木為眾鬼所畏,競取為器用,以卻厭邪鬼,故號曰無患也。」這裡可見無患子名稱由來。
中國大陸長江流域的環境,菩提樹無法存活,無患子樹常被種植在佛寺,用以替代菩提樹,種子製作成念珠,稱為菩提子。東晉《佛說木槵子經》中就有一段描述佛陀告訴波流離王:
「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恆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槵子。如是漸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諂曲者,捨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若復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桓,永斷煩惱根,或無上果。」
不同時代各有其名。到了唐代段成式撰《酉陽雜俎續集‧支植下》第十卷:「無患木,燒之極香,辟惡氣,一名噤婁,一名桓。」至宋代寇宗奭撰《本草衍義》第十五卷時:「無患木,今釋子取以為念珠,出佛經。惟取紫紅色小者佳,今入藥絕少,西洛亦有之。」明代李時珍撰《本草綱目‧木之二》:「無患木,釋名,桓、木患子、噤婁、肥珠子、油珠子、菩提子、鬼見愁。」並在其《集解》中引述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無患子,高山大樹也,子黑如漆珠。」
今稱黃目子
無患子樹型壯碩,株高可達15公尺,樹皮黃褐色,平滑,多分枝。秋冬時,樹葉轉為鮮黃色,然後凋落。
小花多數,呈圓錐花序,頂生或枝端葉腋,花序軸長,披淡褐色柔毛,小花柄短而被毛。幼果綠色,成熟時會轉為黃色或橙褐色,果皮縮皺。果實的基部,花盤和未發育的子房宿存;有黑色球形種子1枚,堅硬。熟透的果實,從外部就可以看到種子,長得像眼珠,因而在台灣也稱「黃目子」。它的果皮富含皂素,被拿來當作清潔劑,天然又健康。 文/德禪
【草木堪為友】
|
-
總評分: 威望 + 1
SOGO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