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18|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佛陀入滅後還存在嗎?——淺談涅槃者的死後狀況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演蝦是裝瞎的最高境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生活智慧王勳章 哥哥你好色 藝術之星 旅遊玩家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5-9 13:33:1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佛陀入滅後還存在嗎?——淺談涅槃者的死後狀況

農曆二月十五日為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我們藉此談一談甚麼是涅槃。有關涅槃的議題,在早期佛教已開始廣泛討論,學者大概圍繞著兩個問題去探究:佛陀入滅後,肉體會否完全消失?再者,他的精神是否還會存在?提問者之所以提出這兩個問題,是基於問題背後的兩種觀念。本文先約略介紹這兩種思惟模式,然後再引用佛經故事,來談談這問題的根源,以及何謂涅槃。

提問者的心理預設

如來「死」後是怎樣的?他的身體會完全消失?他的精神依然存在?這是我們心中會有的疑問,許多人傾向會相信,佛陀的精神是永遠存在的。無論我們相信他的身體完全消失,或是精神持續永存,都可能落入了兩種佛教所批評的世界觀——精神常住論或物質斷滅論。

簡單來說,精神常住論者主張,人的本質在於永恆的形而上我,而不是短暫的形而下身體。形而上的我是常住的,不會因為物質身體的死亡而消失。這屬於是「常見」。物質斷滅者則認為,人的本質,只在於可經驗的物質身體,物質身體一旦分解,「我」便會隨即消失。這是屬於「斷見」。佛教將常見和斷見看成是不同版本的「我見」。換句話說,常見和斷見雖然有不同的主張,但它們都是基於「我」而衍生的觀點。

阿那律尊者的疑問

佛陀「死」後存在或不存在的問題,在佛陀時代早已提出過。佛陀會依據提問者的根器,而給予不同的處理方式。

曾經有一群修道者向佛陀提出這個問題,佛陀考慮到他們的理解能力,便保持沉默,不給予回答。後來阿那律尊者向佛陀提出相同的疑問,佛陀知道尊者能夠明白這個問題,便向他問道:「阿那律!色蘊是無常的還是永恆的?」

尊者回答:「世尊!色蘊是無常的。」

「那麼無常的是痛苦還是快樂?」佛陀再問。

「世尊!無常的當然是痛苦啦。」

「當面對無常的痛苦和短暫的東西,而我們將它當作是『我』,我的靈魂或永恆的實體,這種觀念恰當嗎?」

「不恰當。世尊!」尊者回答。

佛陀於是解釋:「⋯⋯有關的色、受、想、行、識,都應該以正確的知識理解為:『這不是我,這不是我的,這也不是我的靈魂。』只有這樣的理解,我們才能從色、受、想、行、識中解脫出來,這樣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心念和情欲。」

經過一番對答後,佛陀向尊者問道:「阿那律!你認為色是如來嗎?」

「不是的。世尊!」尊者回答。

「那麼你認為色存在於如來之內嗎?」

尊者沉思了一會,然後答道:「不!世尊!」

「那麼你覺得如來離開色嗎?」

「不!如來不離開色,並且如來不存在於受、想、行、識之中。當然也不能說如來之中沒有受、想、行、識。」尊者回答道。

佛陀於是追問:「阿那律!既然如此,你還能對如來有甚麼進一步的疑慮?你會疑問說:如來死後存在?如來死後不存在?如來生前存在而死後不存在?如來死後既存在又不存在?」

尊者聽後略有所悟,隨即答道:「不會了。世尊!」

佛陀對尊者的悟性感到讚嘆:「很好!很好!阿那律!以前和現在我都同樣說過:『唯有苦諦和苦滅,才是真理。』」

佛陀與尊者的這段對話看似簡單,卻值得令人回味。有時我們對某些事物產生疑問,提出問題,不過由於缺乏對該事物的整體認知,導致我們問了「不適當」的問題,結果形成了鑽牛角尖。同樣在修行的過程,問「適當」的問題亦是同等重要。

問錯誤的問題會增加煩惱

喜歡形上學思考的婆羅門婆蹉種,某天向佛陀請益:當解脫的比丘在肉體分解後,他會再重現或者不再重現?還是既重現亦不重現?還是非重現亦不重現?佛陀直指,這樣的問題是不適當的。佛陀以「火」為譬喻,說明問題的不適當。

佛陀問婆蹉種:「假如在你面前有一團火,而你知道有一團火在你面前燃燒。假設有人問你:『在你面前的這團火,是依甚麼而燃燒的?』婆蹉種!你會怎麼回答?」

婆蹉種不假思索:「瞿曇大師!如果有人這麼問我,我會回答:『這團火是依草和樹枝而燃燒的。』」

「那麼如果這團火熄滅了,而你亦知道在你面前的那團火熄了。假如有人問你:『你面前的那團火熄了,你知道它往哪裏去嗎?』面對這樣的問題,你會怎麼回答?」

婆蹉種還沒等佛陀說完,就急不可待地說道:「瞿曇大師!這個問題是不可能成立的。火是依草和樹枝而燃燒,當這些燃料燒完,火自然會熄滅。」並不能說是火去了哪裏。

既然如此,「婆蹉種!當別人以色安立如來時,而安立如來的色已被如來捨斷,並且將它連根拔起,並且不再重生。」換言之,如來已經從別人認為是他的色身中解脫,假如我們再以「他再現」、「他不再現」等去描述如來,那就已經不適合了。

何謂涅槃?

想了解甚麼是涅槃,最恰當的方式還是將它放在「四聖諦」的脈絡中去理解。四聖諦的前二聖諦是——苦和苦因,第三、四聖諦是——苦的止息,導致苦息的途徑或方法。總而言之,斷苦的因,令苦熄滅,就是涅槃。

涅槃的意思就是苦滅。它並不是生命的滅,也不是「獨立自主的我」的滅,因為佛教不承認有個這樣的「我」——無論是永恆的精神或是短暫的身體。「當證涅槃時,滅的不是『我』,而是對於『我』的錯誤信仰。」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眾生之所以輪迴於三界遭受生死之苦,是因為眾生依貪、瞋、痴等惑而造作善惡之業。假如我們能滅除貪、瞋、痴,那麼苦就會熄滅。換句話說,貪、瞋、痴的熄滅,就是達到涅槃解脫。

貪、瞋是情緒的煩惱,痴是認知方面的煩惱。我們去除前面的兩種煩惱,就會生起慈悲;去除認知方面的煩惱則會生起智慧。慈悲和智慧就是涅槃經驗的大要素。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信者恆信乎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5-5-10 13:20:56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5-5-10 13:42 編輯
鈞蝦逵人  發表於 2025/5/9  13:33
提問者的心理預設
如來「死」後是怎樣的?他的身體會完全消失?他的精神依然存在?這是我們心中會有的疑問,許多人傾向會相信,佛陀的精神是永遠存在的。無論我們相信他的身體完全消失,或是精神持續永存,都可能落入了兩種佛教所批評的世界觀——精神常住論或物質斷滅論。

簡單來說,精神常住論者主張,人的本質在於永恆的形而上我,而不是短暫的形而下身體。形而上的我是常住的,不會因為物質身體的死亡而消失。這屬於是「常見」。物質斷滅者則認為,人的本質,只在於可經驗的物質身體,物質身體一旦分解,「我」便會隨即消失。這是屬於「斷見」。佛教將常見和斷見看成是不同版本的「我見」。換句話說,常見和斷見雖然有不同的主張,但它們都是基於「我」而衍生的觀點。

你搞不清楚「」有2種:
1. 識心(精神) 六種色根而起。(屬五陰)
2. 菩提心 無所依。 (非五陰

《千臂千鉢大教王經》依他起性者 而起。
《大乘義章》之起。必託六根

《大寶積經》無所依猶如虚空
《大方廣佛華嚴經》心無所依不妄想。 是名正念佛菩提
﹋﹋﹋﹋﹋﹋﹋﹋﹋﹋﹋﹋﹋﹋﹋﹋﹋﹋﹋﹋﹋﹋﹋﹋﹋﹋﹋

《中阿含經 卷18(74)》成就二遠離。遠離
《圓覺經》.皆為幻垢。垢相永滅 十方清淨。

《增壹阿含經》五盛陰, 便涅槃之道

佛經說, 必須滅五陰 才能證涅槃。
所謂滅五陰, 就是指 精神(識心)永滅。(永離精神

由此可知, 入滅後 不存在身體精神。(已捨最後身
﹋﹋﹋﹋﹋﹋﹋﹋﹋﹋﹋﹋﹋﹋﹋﹋﹋﹋﹋﹋﹋﹋﹋﹋﹋﹋﹋

根據上面《增壹阿含經》......
既然精神已經滅了, 為何還能有涅槃之道?
由此可知,五陰滅後,有菩提心存在;; 菩提心能「」;
這也說明, 佛陀入滅後仍然持續存在
《增一阿含經 18品7經涅槃者 最是快樂

佛陀入滅後若不復存在,就不可能有「最是快樂」這種說法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5-5-10 13:52:37 |只看該作者
《雜阿含經 卷第五(104)》
爾時有比丘名焰摩迦。起惡邪見。作如是言。如我解佛所說法。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 更無所有
舍利弗說:『汝勿謗世尊。世尊不作此語。汝當捨此惡邪見。』

焰摩迦比丘說,阿羅漢身壞命終後 就什麼都沒有
舍利弗說, 這是惡邪見
這證明, 阿羅漢身壞命終後 並非什麼都沒有, 什麼都不存在

佛經說, 漏盡的人 離開世間後, 會在涅槃享受無盡的快樂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25-5-10 15:17:11 |只看該作者
鈞蝦逵人  發表於 2025/5/9  13:33

涅槃的意思就是苦滅。它並不是生命的滅,也不是「獨立自主的我」的滅,因為佛教不承認有個這樣的「我」——無論是永恆的精神或是短暫的身體。「當證涅槃時,滅的不是『我』,而是對於『我』的錯誤信仰。」

《增壹阿含經》五盛陰 便知有涅槃之道

證涅槃 是指五陰
五陰身體精神(識心)

《相應部22相應33經》莊春江譯
非你們的,你們要捨斷它!它被捨斷,對你們將有利益安樂
非你們的,你們要捨斷它!它被捨斷,對你們將有利益安樂
非你們的……
非你們的……
非你們的,你們要捨斷它!它被捨斷,對你們將有利益安樂

證涅槃並非僅是抛棄對「我」的信仰,而是必須徹底捨斷身體精神,(五陰)


《相應部35相應24經》莊春江譯
我將為你們教導一切的捨斷之法,你們要聽它!
  比丘們!而什麼是一切的捨斷之法呢?
  比丘們!應該被捨斷,諸應該被捨斷,眼識應該被捨斷,眼觸應該被捨斷...
        (耳鼻舌身意, 聲香味觸法, 耳識~意識, 耳觸~意觸 亦復如是)

更詳細地說, 滅五陰就是指:捨斷六根, 六塵, 六識, 六觸....
必須捨斷這一切, 才能證涅槃 得利益安樂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3 05:0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