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42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膽小是個性缺陷?想變勇敢能靠後天訓練大腦達成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懇辭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發帖狂人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旅遊玩家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5-21 00:23:4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膽小是個性缺陷?想變勇敢能靠後天訓練大腦達成

研究指出,膽小不一定是缺乏自信心,透過日常小練習,可以減少不安感,逐漸變得勇敢。


你是不是常陷入天人交戰?有時勇敢,但是多數時間總覺得太過膽小,或是想太多?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引述研究指出,膽小不一定是缺乏自信心,膽小與勇敢是大腦中兩種神經細胞的運作結果。因此,膽小不是性格缺陷,它是生物機制的保護措施。如果想變得更勇敢,可以透過後天訓練大腦來達成。

有些人說走就走,毫不猶豫地衝出去,有些人卻常常卡在原地,來來回回地想,最後什麼都沒做。張家銘於臉書粉專「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指出,有人生性膽小,有可能是缺乏信心,或是沒有被好好訓練,但是這些可能只是一部分的原因。發表在2025年期刊《Nature》的研究,看見更深的答案。這一切,與大腦的神經細胞運作方式有關。

研究發現,大腦深處「腹側海馬體(ventral hippocampus)」藏著兩種掌管行為選擇的關鍵細胞。當大腦面對「要不要做這件事」時,它會同時啟動兩組細胞系統,一組叫多巴胺D1細胞,它像保守的朋友,提醒著:「這樣可能會受傷,小心點。」另一組叫多巴胺D2細胞,是支持行動的夥伴,鼓勵著:「你可以試試看,說不定會成功。」這兩群細胞,專門負責決定要不要前進、要不要靠近,或是要不要冒險。

張家銘說明,當焦慮感出現時,D1細胞會跳出來保護,提醒謹慎;當感到安全、鼓起勇氣時,D2細胞就會幫助邁開腳步。這是「天生的神經機制」,不是誰比較懦弱,也不是單靠意志力就能改變。

張家銘說,透過日常的小練習,可以逐漸活化D2細胞,這個練習過程就是在幫助大腦建立新的記憶。以下是幾項建議做法:

●透過小風險練習,例如,主動跟便利商店店員多說一句話,最壞的情況頂多就是低度的回應。

●行動前先評估風險,想清楚最壞的結果是什麼,讓大腦裡緊張的D1細胞安心,讓D2細胞有空間行動。

●接納自己的猶豫,而不是討厭它,當退縮時不要急著責怪自己,了解只是大腦的保護機制。

●把每一次的「我做到了」寫下來,成功不一定要很大,有時只是一次簡單的舉手發言,就能讓大腦知道自己可以,才能有更順暢的神經反應。

張家銘補充,勇敢是可以被學習與訓練的神經節奏,從一個日常的微小改變開始練習,將能看到改變。

來源:自由健康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系統通知:簽名被屏蔽。請速依下列順序辦理更新,1.退出系統;2.重新登入;3.更新資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4 08:3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