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40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魚種介紹] 褐臭肚魚 [複製連結]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流行教主勳章 藝術之星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歌神VIP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6-2 20:13:3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別名:臭肚、象魚、樹魚、羊鍋、疏網、茄冬仔、象耳、羊矮仔、盧矮仔
英名:Mottled Spinefoot, Rabbitfish, Pinspotted Spinefoot, Sandy Spinefoot
學名:Siganus fuscescens (Houttuyn, 1782)



形態特徵:
體呈長橢圓形,側扁,背緣和腹緣呈弧形,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4-3.0倍。胸鰭稍短,頭長為胸鰭長之1.3-1.5倍。
尾柄細長。頭小。吻尖突,但不形成吻管。眼大,側位。口小,前下位,下頜短於上頜,幾被上頜所包;上下頜具細齒1 列。
體被小圓鱗,頰部前部具鱗,喉部中線無鱗。背鰭單一,硬棘與軟條之間有一缺刻;尾鰭稍分叉,但隨體型變大,分叉愈深。
體側上方為褐綠色,下方為銀白色;並雜以白色微帶淺藍的圓形斑。這些圓形斑沿體縱軸排列成行。
側線至第一根背鰭硬棘間,斑點稍大,約2-4行;側線下方,斑點亦大,排列疏鬆。
體長可達40公分,據報導體長5.6公分以上可達性成熟。

生態習性:
典型的礁區魚類,幼魚喜歡成群在清澈的礁區海域覓食,常常可在淺水域的潮池中見到大群小魚在活動與啄食藻類,
也常常可以在礁岩底質的河口半淡鹹水域中發現小魚成群活動的蹤跡。
成魚則喜歡成群棲息在較深的亞潮帶清澈水域中,棲息深度範圍為1-50公尺。
日行性為主,白天在水層中活動覓食,夜間則至底層休息。雜食性,主要攝食藻類,也捕食一些小型無脊椎動物。
  
棲地分布:
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韓國至澳洲沿海均可發現。臺灣廣泛分布於各沿
岸海域及離島海域,但以礁區海域產量較大。

資源狀況:
在臺灣屬於常見魚類,數量普遍,常見於礁岩區的海域。一般由手釣、底刺網、拖網與圍網捕獲, 全年皆產。
本種魚因主要攝食藻類,如處理不當使腸道破裂,魚肉將會有藻腥味,這也是其俗名的由來。
此外,位於背鰭、腹鰭與臀鰭的硬棘相當尖銳且具毒腺,如不慎刺到將使人感到劇痛。
也因此牠名列臺灣釣魚界五大危險魚類「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中的第四名。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2 07:2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