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47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立志修行之人,當順應自然之道!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懇辭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發帖狂人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旅遊玩家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6-4 00:31:3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立志修行之人,當順應自然之道!


一、修行要效法天地

上天是長存的,大地是永恆的。上天與大地之所以長久存在於這個宇宙之中,是因為「無欲」。效法天地,就是要收斂自己的好與不好的意識,對待已經悟了的一切,見如無所見,聽如無所聽。

因為我們心裡考慮的事情越多,慾望越多,失去的東西也越多。如果能將心裡的欲念都洗滌乾淨,而去進行實修,那才真是找到修身養性的竅門。

二、上善若水

修行之人應該效法水的特性,水的屬性是最善的。水滋養萬物的生長,而它則安處在萬物都不願居的寂寞之位,所以水的特性接近於道。

修行之人要善於像水一樣將心身安於清淨,然後用正確的信仰與方法修自己的身心。一舉一動對應時機,方能成功。

三、心空才能生智慧

房子空了,可以住人,地方空了才可以建屋,心空了,才能生智慧。如果自己的能量在增長而又不能用意識去加以引導、控制、保持心空,那麽功德不能再增長下去的。

有形的東西為無形的東西的空提供了發揮作用的條件,無形的東西的空再來借助有形的東西,從而發揮了德的作用。

四、不動心才是空靜

五色使人眼盲,稀有的東西引誘人的慾望之心,為尋求而奔勞於四方。修行之人要去掉妄想,就應該明白上述之理,內觀其心,腹內空靜,切實修行,而不可貪戀眼前的聲色財樂的慾望。

在現實中一個人得到恩寵或者受到屈辱,都會使人的身心受到震驚與不安。如果一個人他非常計較寵辱得失,那就是將自己放在欲利的刀刃下,如在砍割一樣;如果你自己不珍視寵辱得失,利慾的刀刃又怎會自我砍割呢?若能眼見之不見,耳聽之不聞,身體的感觸不去細心體察,不去具體計較分別,身心自然會歸為一體。

五、修行人的追求

善於修行的人,其性格非常微妙。生活中,眾人都熙熙攘攘紛動不息,如春暖花開時,大家爭先登高飽覽風光,但他的心卻處於淡泊的狀態,心並沒有隨外境所動,就像剛剛出生的孩子一樣無知,心處於空曠。

眾人都有過剩的智慧而儘量的顯露和發揮,唯獨我的智慧似乎喪失了,不辨東西;常常俗人的智慧是那麽顯耀,唯獨我好像沒有智慧之光,顯得很昏暗;俗人的智力是明察秋毫,而我的心好像透不出一點心靈的慧光;眾人都有所追求,有所成就,唯獨我被人嘲笑,無所追求,無所造就。

然而,我所需要的也不是常人需要的,我重視和追求的是明白自我,追求中和的寧靜。

六、修行中的自以為是要不得

以自身紛動不息的修行,不可能得以長久的真定;以思想紛動的思維去修行,就失去自然的規範;以自己的想法分別見地去修行,就無法明白自然規律;以自作聰明、自以為是的想法去修行,就不會明白真理的永恆。總之,用自以為是的變動的思維去修行,完全是多餘,成為累贅,又如白晝燃燈成空賞。

七、修行人要與道合一

只有能與自然之道合一的修行人,才可以顯出自然之德。因此,當你想把雜亂的心神安定的時候,那你就得事先把心胸空下來,給心讓出安居的空地;如你想使心柔和安靜,使其不再煩燥不安的時候,那你就得事先將心胸放寬放廣;如你想去掉身體的病患時,那你就必須用空寂的心神去調整,以你柔靜的心去戰勝強硬的病痛。

這樣,以空靜的意識,穩定了心神,心田也就不會被欲念所玷辱,心神不被玷辱的時候,內心自然寧靜空靈,心神無形的空和身體有形的靈就自然調順。

因此,立志修行之人,只要順應自然之道,以不爭不鬥不計較的心,堅持不懈地精進修習,其結果就是後天的一切思想智慧會慢慢蘊藏起來,先天的本元光明智慧自然會顯露出來。

(泰玄道觀)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系統通知:簽名被屏蔽。請速依下列順序辦理更新,1.退出系統;2.重新登入;3.更新資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2 13:2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