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
- 最後登錄
- 2025-7-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02
- 閱讀權限
- 100
- 文章
- 407
- 相冊
- 4
- 日誌
- 1
  
狀態︰
離線
|
蘋果的MagSafe技術自2020年問世以來,已從iPhone的專屬充電方式,逐步演變為引領磁吸配件生態的關鍵力量。如今,隨著開放的無線充電標準(Qi2)之普及,這股磁吸充電浪潮正加速席捲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甚至讓 Android 裝置也能加入,預示著無線充電將邁入一個更便捷、高效且跨平台互通的新時代。
MagSafe 的演進:從專屬到標準的推手
MagSafe最初是蘋果為iPhone 12系列設計的磁吸充電方案,透過手機背部的磁鐵,確保無線充電精準對位,實現15瓦快充,並支援各式磁吸配件。過去,只有蘋果認證的MagSafe充電器才能讓 iPhone 達到15瓦速度。
然而,蘋果並未將此技術獨佔。在無線充電聯盟(WPC)推動下,Qi2標準應運而生。它借鑒了MagSafe的磁力對準技術,並將15瓦無線充電速度納入標準。這意味著,所有支援Qi2的裝置,無論iPhone或Android,都能享受高效的磁吸無線充電。這不僅加速了技術普及,也打破了平台壁壘。
目前,Qi2磁吸充電配件價格日益親民,許多第三方品牌無需蘋果認證也能提供15瓦 Qi2產品。更值得注意的是,傳聞iPhone 16系列搭配原廠MagSafe充電器和30瓦變壓器時,無線充電速度可能飆升至25瓦,將磁吸充電效能推向新高。
Qi2 擁抱 Android:磁吸配件不再是 iPhone 獨享
Qi2 標準的出現徹底改變了 Android 裝置無法原生體驗磁吸配件的局面:
原生支援:
HMD Skyline 是首款原生支援 Qi2 的 Android 手機,機身內建磁鐵,可直接兼容磁吸配件
品牌跟進:
三星和 OnePlus 等品牌已為其新機(如 Galaxy S25 和 OnePlus 13)推出「Qi2 Ready」的磁吸保護殼。Google 也透過合作夥伴銷售相關配件,並積極參與 Qi2 標準開發
多元配件:
隨著Qi2普及,市場上將湧現更多元、價格更實惠的磁吸充電器、支架、錢包等配件,為Android用戶提供與iPhone類似的豐富選擇
這場跨平台整合將加速磁吸技術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普及,讓更多用戶體驗「一吸即合」的便利。
配件選購與裝置兼容性指南
了解 MagSafe 和 Qi2 的差異,有助於明智選購:
充電器:
MagSafe 或 Qi2 認證充電器:
標示明確,提供 15 瓦(iPhone 16 可達 25 瓦)高速無線充電。
非認證磁吸充電器:
僅能吸附,但充電速度可能僅限於 7.5 瓦的原始 Qi 標準
非充電配件:
如磁吸錢包、支架等,只要手機內建磁鐵(支援 MagSafe 或 Qi2),通常都能正常使用,但磁力強度可能因品牌而異。
裝置兼容性:
iPhone:
自iPhone 12 系列起(不含 SE 系列)皆相容 MagSafe 和 Qi2
Android:
目前僅HMD Skyline原生支援 Qi2。其他 Android 手機需靠磁吸保護殼實現類似體驗,兼容性各異
其他蘋果裝置:
Apple Watch 不支援 MagSafe。AirPods(Pro 及部分標準款)充電盒支援 Qi/MagSafe,但 MacBook 的 MagSafe 與 iPhone 的 MagSafe 互不兼容。
|
-
總評分: SOGO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