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97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管理] 批評不能直白,得裹上一層糖衣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懇辭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發帖狂人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旅遊玩家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6-30 00:47: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批評不能直白,得裹上一層糖衣


自古便有「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之說,在現實生活中,直截了當的批評對方很容易激起對方的憤怒,他們不但不會反思你的話,反而還會對你產生厭惡感。假如你的員工在工作中出現了一個失誤,你把員工叫過去,劈頭蓋臉的訓斥一番,甚至大罵員工是白癡,然後要求他趕緊改正。可以想像當時對方的心情有多麼糟糕,那時對方思考的重點絕不是失誤,也不是如何去改正錯誤,多半是心生不忿。

因此,批評對方時,為了不傷害對方的自尊,不妨給自己的批評裹上一層糖衣,這樣對方更容易接受,還能達到「忠言不逆耳」的好效果。這層糖衣就是問題引導。透過一些委婉的提問句,讓對方自行發現錯誤,可以避免直接批評帶來的負面結果。

威廉.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在1896年競選美國總統時,其代表的共和黨的一位重要成員絞盡腦汁撰寫了一篇演講稿,並覺得自己寫得非常棒,於是十分高興的在麥金利面前把這篇演講稿朗誦了一遍。

麥金利認為這篇演講稿雖然有可取之處,但並不盡善盡美,如果就這樣發表出去,可能會引起一場批評風波。但是麥金利又不願意打擊這位成員的積極性。可是現在這種情況,他又不得不說。

麥金利考慮了一下,說:「我親愛的朋友,這可真是一篇見解獨到、精彩絕倫的演講稿。我相信再也不會有人寫得比你更好了,就許多場合來講,這確實是一篇非常適用的演講稿,可是,如果在某種特殊的場合,是不是也很適用?從你的立場來講,那是非常合適的,可是我必須從共和黨的立場來考慮,這份演講稿發表後可能會產生的影響。所以,現在你先回去,按照我剛才所提出的建議再修改一遍,然後再送一份給我。」

那位重要成員認真的思考了一下,覺得麥金利的建議很正確,便照做了,後來他在麥金利的競選活動中,成了最有力的助選員。

由此可見,批評他人是需要技巧的。用提問批評法,可以使對方更容易接受,批評也會更有效。特別是當別人犯了錯誤,自己已經意識到了,甚至對所犯的錯誤滿懷罪惡感時,如果我們不分場合和對象,一味的譴責他,會讓他既難堪又難受。

批評不是目的,能夠讓人改正錯誤才是最理想的做法。如果你看到部屬工作時間有些悠閒,心裡很不高興,當場就喝斥:「這麼慢吞吞的!你是不是不想幹活了!」這時,部屬心裡肯定在想:「廢話,我當然知道要幹活了!」假如我們換一種方式,這樣說:「今天下雨了,可以放鬆一些,工作沒問題吧?」這樣的問句表達的是你的擔憂,而不是針鋒相對的批評,可以有效避免激起對方的叛逆心理,同時,又具有極佳的委婉提醒的效果。對方聽到這樣的問話,會很自然的想到:「哎呀,不能再這麼坐下去了,要不然工作就完成不了。」

透過提問的方式,委婉的表達批評,能夠引導他人去思考和反思。那要怎樣批評比較好呢?你需要培養自己的智慧,不要直接批評。那樣做導致別人不高興是小事,最糟的是,很可能會引起過烈反應,造成更壞的後果。

提問小祕訣
批評是抱有善意的,並不是心懷惡意,批評只是另一種關心。同時,在使用提問的方式來表達批評時,一定要保持平和的態度。

《如何問,別人肯說;如何說,別人想聽》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不曬月亮的魚 + 1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系統通知:簽名被屏蔽。請速依下列順序辦理更新,1.退出系統;2.重新登入;3.更新資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2 06:1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