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9-4
- 最後登錄
- 2025-7-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19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81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美感背後的理性現實,Audi B10 A5 Avant 在當今世道還有勝算嗎?
2GameSome
2GameSome
2025-07-01 14:45:25
美感背後的理性現實,Audi B10 A5 Avant 在當今世道還有勝算嗎?
今年的 Audi,無論是對於國內、抑或是國外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一年,主因不外乎是品牌在重整旗下產品規劃後,許多戰略重要性地位極高的產品線都進行了世代更迭,國內則在小改款 A3、以及 Q6 e-tron 相繼到位後,由 A5 Avant / Sedan 上陣,雖說不若 Q5 / Q3 車系重要,但面臨 Mercedes-Benz、BMW 都已經有對應產品的現況來看,A5 車系作為後追者的角色,到底能否靠著真正世代更替的名義來一場絕地反擊,是這次簡短體驗的重點。
本次試駕的 Audi A5 為 150 kW S line 運動版,售價 258.5 萬。
永別了?A4
若您對 Audi 較為熟悉,應該不難發現原廠已經將 A4 車系剔除於燃油陣列之外,事實也是如此。在原廠目前的策略操作下,C-Class / 3 Series 最直接的對標車系,如今因為銷售強度不若以往,決定採用整併的方式來縮減陣容,達到控制成本的原始目標。
B10 世代 A5 為目前國內第一款採用 PPC 全新燃油模組平台的車款。
如各位所見,A4 會直接轉為未來由 PPE 平台開發的全新純電車款,燃油車系則直接合併進 A5 車系,這也是為何最新代號 B10 世代的 A5 會出現我們本次試駕體驗的 Avant 旅行車規格。
但話雖如此,以目前純電這類新能源車種需求逐漸趨緩的國際情勢,原廠策略是否又會轉彎,沒人說得準,畢竟原本燃油A6 車系被併入 A7 的初始策略又遭變更,至少以目前 Audi 的策略施展,這是我們可以給各位說明的現況。
以現實來看,車身尺碼放在現今已經無法作為評斷級距的絕對標準。
車格尺碼、價格設定到底是尷尬?還是直入虎穴?
端看 Audi A5 Avant 的車身尺碼設定其實很有趣,長 4,829 x 寬 1,860 x 高 1,444、軸距 2,897mm 的設定,比 C-Class Estate / 3 Series Touring 大上半號、卻又比 E-Class Estate / 5 Series Touring 小上些許,這顯然是品牌想要依賴一種車系,來吸引兩個市場的消費受眾所必須設定的車格,不難理解。
最重要的價格設定也是如此,Audi Taiwan 顯然採用了與 BMW 總代理汎德幾近相同的操作策略,刻意低輸出功率的入門版本車型採用較為親民的價格設定,217 萬起的價格設定相較於對手而言顯然更有吸引力,就連被視為常販車型的 150 kW S line 運動版,或許是有集團技術共享分擔的優勢緣故,同樣壓制在 300 萬內(258.5 萬),這無疑是一大優勢,但相對地,若是對 Audi 有著死忠熱愛的車迷,自然也會發現常販陣容除了 S5 性能車型外,一般「A」系列再無 quattro 四輪傳動式樣可買,但對於純粹需要美型、並無需太多性能味道的受眾而言,前驅 / 四驅這個要素或許就變得不再重要了。
總體來說,A5 的車身尺碼變化、加上合宜的價格設定所創造的首波市場攻勢筆者個人認為是個正面嘗試,到底能否成功吸引對豪華品牌熱衷的消費族群、甚至成功觸及年輕消費者走入展示中心,就非常考驗行銷部門的功力,終究,時間絕對會證明這項策略成功與否,這是恆久不變的道理。
LED 頭燈具備多種樣式切換,是 Audi 向來的拿手把戲。
試駕車所配置的圈胎為 245/40R19 規格。
相信無需多言,A5 Avant 最讓人在意的絕對是車尾的延伸式設計。
相信無需多言,A5 Avant 最讓人在意的絕對是車尾的延伸式設計。
為期一天體驗總結終歸二字:均衡
當然,從 F5 世代就被許多業界專家讚許為「絕美」的 A5,單看這 Avant 車系的整體造型塑造,筆者個人也認為依舊不失美感,雖大量用上所為家族式的模組化型塑手法,但看得出來設計師有刻意透過些許線條的拉伸,讓整體車身看上去不若實際車身尺碼來得臃腫,反而有些許緊湊、跑格的身影,從斜後方 45 度角端倪這般視覺意象更是如此。
內裝設計與先前為各位體驗的 Q6 e-tron 相差無幾。
數位儀錶採 11.9 吋規格。
中央觸控資訊幕則為 14.5 吋。
與 Q6 e-tron 一樣,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獨缺車道置中。
若無選配副駕駛側前螢幕,則以亮面飾板替代。
內裝的驚喜感在體驗過 Q6 e-tron 以後就少了些新鮮感,但由兩具螢幕介面所構成的設為操作佈局比起 PPE / PPC 前時代依舊提升有感,操作直覺且相較對手便利好用,需提及的是,副駕側觸控螢幕與 Q6 e-tron 車系全面標配的操作不同,需額外花費 4 萬元進行選配。
前座椅配有 S line 式樣,舒適度與包覆性兼具。
後座整體空間塑造是本次 A5 Avant 較讓人驚喜之處。
置物容積最大可達 1.424L。
相較於數位科技的不斷創新,筆者認為恰好的空間塑造反而有更多驚喜,尤其後座的椅背角度設定得宜,膝部 / 頭部空間的餘裕也歸因於更大的車身尺碼設定而有了更多釋放,加上最大 1,424L 的置物容積,若你是一位不想要 SUV,卻苦於需要空間乘載機能的人,Audi A5 Avant 相信值得你進到展間試試。
EA888 evo4 引擎本體採用縱置鋪排。
另外一個筆者之所以用均衡作為總結的理由,在於本次的動力採用,不意外全數是以 EA888 2.0 升直四渦輪增壓引擎搭配七速自手排變速箱作為主力,但據悉,這具機體隸屬 EVO5 世代,與現今的 EVO4 相比,有更好的燃燒效率,換言之,要將整體輸出往上提升更簡單,不過,本次所試駕的 150kW 版本來看,Audi 設定在 204ps / 340Nm 的水位,顯然還有不少提升空間。但不管如何,在加速力道上想要拖動僅 1,710kg 的車重完全毫不費力,當然也說不上多猛爆,因為那是搭載V6 核心的 S5 所要執掌的任務。
此外,A5 全車系除最入門的 advanced 進化版外,皆標配基於前後五連桿式的 S sport 運動化懸吊系統,路面的資訊比預期清晰,過彎的側傾受力有一定抑制作用,偶而想要「用力」操駕車輛,縱使是「A」系列也不會讓人感到乏力,不過,若是有一家大小乘載的需求,胎壓自然是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擁車後需特別注意。不過份激進的渦輪出力設定、偏向跑格卻能用胎壓彌補的懸吊設置,Audi 真的是很理解「均衡」為何物的品牌。
一如文前所述,Audi A5 在匯聚集團的技術資源後,整合那依舊不讓人失望的設計美感,放眼在現今絕對是能讓人為之一亮的有趣存在,理想的價格設定直接切入對手要害,雖然捨棄了如 quattro 等品牌當代具指標性意義的操駕科技,但捫心自問,這真的是你日常移動生活中所需要用到的配置嗎?硬要雞蛋裡挑骨頭的話,或許就剩下,這輛車也如同 Q6 e-tron 一樣,原廠不開放配置的車道置中功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