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3-19
- 最後登錄
- 2025-7-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04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20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剪黏工藝 保存者:蘇木山
類別:傳統工藝 級別:傳統工藝 種類:剪黏
保存者:蘇木山
認定理由:
1.傳統剪黏技藝主要表現在剪、黏、嵌和雕等環節,並結合繪畫和灰塑造型工藝,蘇木山先生對剪黏技藝極熟捻,可以完整擔任廟宇剪黏等工程。
2.蘇木山先生已傳承8位徒弟,具有充分的傳習能力與意願。
3.蘇木山先生個石蓮池司學習剪黏技藝,另自學繪製廟宇剪黏設計圖,已有60餘年剪黏技藝經驗。且曾與諸多大師級(林萬有、李世逸)合作接案,至今仍繼續承接工作,是文化脈絡下的適當者。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剪黏工藝屬於瓷片拼貼的一種。台灣剪黏工藝源於中國南方,發展初期主要應用於民生用品,後來逐漸延用至建築,更於1980年代後開始,被廣泛應用於廟宇上。我們常見的剪黏工藝,繽紛裝飾在傳統廟宇、家祠或富貴邸宅的屋脊、垂帶屋簷以及照壁等處,其造型多樣,內容更是以神話、民間故事、戲曲等故事角色作為呈現。
「剪黏」為流行於中國福建南部、廣東東南部潮汕地區、越南和台灣等地區的一種傳統建築裝飾工藝,屬瓷片拼貼的一種,以顏色鮮豔、胎薄質脆的彩瓷器 (如碗、盤、壺等 )或殘損價廉的瓷器為原材料,使用粗鉗、鐵剪、土水工具等器具將其剪、敲、磨成形狀大小不一的細小瓷片,進而貼雕人物、動物、花卉和山水等,並裝飾於寺廟宮觀等建築物的屋脊、檐角、照壁、牆面和門窗框、門窗楣等部位。潮汕地區和越南的剪瓷雕用途還不限於建築物外部裝飠,例如潮江地區亦應用於工藝掛屏,設於客廳、佛堂內,越南應陵中的啟成殿內部以剪瓷雕裝飾。剪瓷雕的題材以吉祥如意、福祿壽喜和花鳥蟲魚、人物故事為主要內容,其工藝兼具繪畫的色澤感和雕塑的立體感,並可長年經受日曝雨淋、海鹼侵襲而不褪色。
流派/學藝過程(師承狀況):
師承剪黏一脈,柯訓 - 洪坤福 - 梅青雲 - 石蓮池 - 蘇木山。
蘇木山:昭和16年 (西元1941年)出生於北港扶朝里,父親蘇伯在為土水司阜,從事粗梁、抓屋脊、金爐等工作。初期隨父親身,課餘兼職習藝,初中畢業,跟隨堂哥蘇偉吉 (松壽)向石蓮池司阜學習剪黏等技藝,學藝時受師父嚴格訓練3年餘,出司後又個學繪製廟宇剪黏設計圖等,可以完整擔任廟宇剪黏等工程,成為剪黏頭手司阜。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