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3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重要資訊] 2025年7月份臺灣汽車市場銷售報告[12P] [複製連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8-1 19:52:4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美國白宮於當地時間 7 月 31 日,公佈進一步修正各國對等關稅稅率,其中臺灣適用的稅率為 20%,不過,
臺灣稍後由總統賴清德與行政院舉行記者會,表示美方對臺公佈的 20%稅率為「暫時性稅率」,臺美雙方後
續仍將持續磋商,若達成協議,對等關稅稅率有望再調降。

此次最新一波修正的對等關稅是在臺灣時間 8 月 1 日公佈,預計 8 月 7 日正式實施,後續效應仍待觀察。
不過,7 月份新車銷售數據已經底定,全月累積領牌數為 35,483 輛,相較於 6 月份出現 3.4%幅度的增長,
但是若跟 2024 年同期 7 月份相比,仍然出現 22.3%的大幅衰退幅度,由於以往 7 月份是民俗月前的競賽
高峰,今年受到關稅議題讓買氣與交車意願趨於觀望,確實對新車銷售帶來顯著的衝擊。

雖然總市場表現不佳,但是 U-CAR 仍關注到銷售數據的重要變化,首先,在產發署署長於 6 月下旬,釋出進
口車關稅調整可能只針對美國生產進口車款,以及「先談關稅再談貨物稅」兩階段來檢討的訊息,確實讓車廠
在應對關稅政策上取得著力點,轉而較積極自保稅倉庫提領新車,並說服觀望許久的車主們交車,因此總市場
在 7 月 20 日以前的前 20 天領牌數為 13,524 輛,7 月 21 日至 31 日領牌數則成長 1.6 倍至 21,959 輛,
甚至 Toyota 與 Lexus 在 7 月份最後 10 天的交車量,達到前 20 天累積的 1.8 與 4.2 倍之多,遠高於正
常狀態下,單月前 20 日天領牌數約與最後 10 天領牌數接近的市場表現。

這些跡象都可以觀察到,新車市場在關稅議題下的變動,接下
來,我們一樣依序國產與進口各級距,針對銷售數據來分析報告。



1.總市場(國產+進口)

國內新車銷售市場原先濃厚觀望氣息較為縮減,這一點直接反應在龍頭品牌銷售成績上,Toyota 在 7 月份
總計繳出 11,224 輛的領牌數字,也是在經歷第二季的低靡後再次突破萬輛表現,雖然與 2024 年同期仍有
很大差距,但單月成長幅度超過 15 個百分點,似乎也比較回復到往昔節奏的軌道。

Honda 同樣也是在歷經第二季的冷卻後,在 7 月份麾下 CR-V 與 HR-V 兩大產品加持,尤其是台灣本田在
6 月中旬正式發表的小改款 HR-V,成為品牌當月表現最出色的戰力,也讓 Honda 總計繳出 1,960 輛領
牌數,並且重新站上總市場前 5 之列,取得第 4 名的排序。

台灣馬自達在 4 月份調整 CX-5 車系設定,隨後在 6 月份則是針對 Mazda3 與 CX-30,推出增列配備的
專案內容,確實也在銷售表現上帶來出色反饋,繼先前在 5 月份再次搶進總市場前 10 之列後,7 月份以
1,345 輛領牌成績取得總市場第 8 名。值得關注的,是 Mazda 與第 9 名 Tesla 的 1,333 輛領牌數之間,
僅有著 12 輛的差距。





2.國產車

Toyota Corolla Cross 毫無意外的仍舊是國產市場領頭羊,但值得關注的是,在 7 月下旬的衝刺下,Corolla Cross 繳出 5,010 輛領牌數字,這也是 2025 年首次出現單月突破 5,000 輛大關;此外,在小商市場上被
CMC J Space 打壓了數個月的 Toyota Town Ace,7 月份以 1,640 輛做收,取得國產市場亞軍位置,領先
第 3 名 J Space 的 1,487 輛,而 Yaris Cross 則是以 1,443 輛領牌數緊追在後。

台灣本田在 6 月中旬發表小改款的 Honda HR-V,7 月份是第一個完整銷售月份,在小改款後新增的 e:
HEV 油電車型確實發揮出消費者期待已久的氣勢,在 HR-V 全月份 833 輛的領牌數中,e:HEV 車型佔其
中的 687 輛,占比為 82.5%。

Nissan 的 X-Trail 與 Kicks 在 7 月份仍舊沒有擠上國產市場前 10 之列,但與 6 月份相同的,是如果將
進口導入的 X-Trail e-Power、Kicks e-Power 一起計算在內,其實就能夠居於第 9 名與第 10 名,這除
了 Nissan 針對 Kicks e-Power 祭出優惠價格之外,X-Trail 推出的超值、安心等特式車型也同樣有所助益。

雖然在單月份總市場銷售數字上來看,相比 6 月份似乎買氣提升了些許,但若就年度累計的總市場數字來
看,與 2024 年之間的差距反而稍稍拉開,從 6 月份的下滑 14.4%,到 7 月份則是衰退到 15.7%,然
而這與往昔 7 月份多為銷售高峰有直接關係,後續能否再行縮短差距值得關注。



3.進口總市場

受到臺美貿易與對等關稅談判尚未完全拍板定案,消費者對於國內進口車款關稅或貨物稅調降的期待所致,
7 月本應是屬於各車廠品牌進入民俗月前的銷售衝刺期,市場買氣明顯不如以往來的熱絡,進口總市場在
2025 年 7 月份僅繳出 15,914 輛的成績,整體銷售數字不但較 6 月份減少 4.4%,相較去年同期更有
著 25.6%的衰退幅度,清楚感受消費者預期進口車價格調降,導致市場買氣低落的明顯影響。

進口品牌年度累積銷售表現上,目前 1~7 月的進口品牌銷售總量為 113,084 輛,相較去年同期有著達到
14.4%的衰退幅度,而就目前進口車款關稅或貨物稅是否調降尚未明朗的前提下,整體銷售表現要在剩下
的月份追上與去年相同的水準,恐怕還有著相當高的難度。

回到 7 月份進口品牌銷售排行部份,於非美國進口車品牌 ,例如 Toyota、Lexus 與 Mazda 等品牌,也
可發現在 7 月份最後 10 天明顯加大新車領牌力道,藉此為品牌銷售表現進行衝刺,且排名亦產生明顯變化。

其中在 6 月份拿下銷售冠軍的 Toyota 品牌,7 月份則因銷售衰退、連退 2 個名次下降第 3 名位置,而在
6 月份第 3 名的日系豪華品牌 Lexus 則連升兩個名次,同時拿下 7 月份進口品牌以及豪華品牌的雙料銷售
冠軍,2,392 輛的掛牌數甚且較 6 月份有著 38.3%的銷售提升,也是 7 月份於排行榜上銷售成長最多的
一個品牌。

而在 7 月份排名維持第 2 的德國豪華品牌 Mercedes-Benz,1,765 輛的新車掛牌數僅較 6 月份有著微
幅衰退,且僅以 5 輛之差勝過排行第 3 的 Toyota,而 Toyota 在 7 月份銷售量明顯下滑的主要原因,主
因在於 RAV4 車系的銷售表現出現明顯衰退,也影響品牌整體掛牌數表現。另外排名第 5 的 Mazda 以及
第 7 名的 Kia,則是除了 Lexus 之外、少數在排行榜上較 6 月份呈現銷售正成長的品牌。





4.進口車

一般進口轎車

7 月進口轎車由 Suzuki Swift 以 279 輛拿下冠軍,擠下 6 月份以單月 660 輛創下「法系驚奇」的
Peugeot 408 Hybrid,Swift 由於優異油耗與定價,持續在臺有暢旺的銷售態勢。至於 Peugeot 408
Hybrid 則以 255 輛排名進口轎車榜第 2,持續 2 個月進入轎車榜中,更讓 408 車系 1 至 7 月已累積
破千輛,加上大改款 3008 與 4008 於 7 月也加入,相信會對寶嘉聯合後續導入 Alfa Romeo 等品牌奠
定優異的起手式。

其餘日系車款部份,Mazda3 車系以 228 輛的穩定銷量排名第 3,原廠是否後續會像 CX-5 等車系一般替
其進行世代更新,值得觀察。Toyota Camry 以 144 輛排名第 4,Camry 車系細看其油電掛牌數僅佔其
中 30 輛,油電版本後車期仍久。歐系中型車雙雄方面,小改款的Škoda Octavia、Volkswagen Golf,分
別以 126 輛、121 輛位居第 5 與第 6。小改款的 Honda Civic e:HEV 以 66 輛排名第 7,臺灣市場也確
認將引進架構類似的雙門跑車 Prelude 車系,但 2025 年底預計只會先行在臺展出,上市期程仍有待後續
公布。




豪華進口轎車

Mercedes-Benz E-Class 在 7 月以 214 輛,拿下進口轎車冠軍;至於 6 月份的冠軍 Tesla Model 3
在 7 月僅掛牌 73 輛排名第 8,多少受到消費者預期美國製造車款可能調降關稅的心理影響。不過包含
Mercedes-Benz 與 BMW 品牌在中大型休旅家族多有美國製造車款,多數採用歐洲製造的轎車車型、
是否會受休旅車型可能調降,導致轎車產品接受度佔比進一步萎縮,值得觀察。

Lexus ES 車系雖然海外已推出大改款,臺灣市場預估 2026 年才有可能導入,7 月掛牌 144 輛,1 至 7
月累積為破千輛 1,097 輛、較 2024 年同期減少 26%,和泰能否爭取大改款盡快到來注入強心針,值得
後續密切觀察。BMW 品牌部分 1 Series 與 2 Series 以 155 萬起的入門價,確實成為 BMW 入門戰線的
主力,1 Series 以 211 輛拿下亞軍、2 Series 則以 121 輛排名第 4。

豪華進口休旅車

Tesla 煥新版 Model Y 車系,繼 6 月份透過大量交車創造出超過千輛的銷售成績後,在 7 月份透過新車
的持續交付,亦繳出 1,253 輛的新車掛牌數,持續站穩豪華進口休旅車的銷售寶座,但相較 6 月份仍有著
微幅的衰退。

而日系豪華品牌 Lexus 在 7 月份雖無法拿下單車系的銷售冠軍,但仍在豪華進口休旅車排行榜上一口氣拿
下四個名次,其中位居排行榜第 2 名的 NX 車系排名雖未有變動,不過 877 輛的新車掛牌數已較 6 月份有
著超過 3 成的成長幅度。

UX 車系在 7 月份銷售表現上則有著較 6 月超過一倍的成長幅度,527 輛的銷售成績亦使其站上排行榜第
3 名位置。RX 車系銷售表現雖未若 6 月來的亮眼,但仍以 471 輛牌掛牌數位居排行榜第 5 名,而 LM 車
系亦在 7 月份以 231 輛的成績,重回排行榜上第 7 名位置。

Mercedes-Benz 旗下銷售表現最為出色的 GLC 車系,在 7 月份雖維持排行榜第 4 名的位置,但 478 輛
的新車掛牌數仍較 6 月份有微幅衰退,而藉著新年式車型推出調整配備及售價的 GLA 車系,在 7 月份則繳
出亮眼的銷售成績,以 295 輛掛牌數站上排行榜第 6 名位置,相較 6 月份有著超過 1 倍的銷量漲幅。
一般進口休旅車

7 月份一般進口休旅車排行榜冠軍雖然仍由 Toyota RAV4 所拿下,但 1,058 輛的新車掛牌數相較 6 月份
仍有 2 成的衰退幅度,Toyota Alphard 的銷售表現則未如前幾個月來得亮眼,於 7 月份僅以 142 輛的銷
售成績退至第 10 名的位置。

於 7 月份仍維持在排行榜第 2 名的 Mazda CX-5 車系,469 輛的銷售表現則較 6 月份略有衰退,反而是
小型休旅 CX-30 車系在 7 月份一舉繳出 345 輛的新車掛牌數,不但較 6 月份有著達到 63%的成長幅度,
單月市場排名更上升至第 3 名位置,此外 CX-60 車系也在 7 月份以 177 輛的掛牌數,重回一般進口休旅
車排行榜第 7 名,品牌休旅整體表現相當亮眼。

甫於 6 月在國內推出大改款車型的 Volkswagen Tiguan 車系,現今仍維持舊款出清與新款同時販售的狀
態,7 月份排名上升一個名次來到第 4 名位置,298 輛的新車掛牌數較 6 月份有著約 2 成的增長幅度,逐
步展現車系大改款後的銷售力道。





5.電動車

7 月份電動車總市場掛牌 2,514 輛,相較 6 月份的 2,840 輛的 326 輛,月減幅為 11%左右,最主要是
Tesla 領牌數較小改款 Model Y 首月交付時略降一些。至於年度掛牌累積部分,全臺 1 至 7 月電動車掛牌
數突破 1.4 萬輛大關,來到 14,175 輛之譜,至於美國製造電動車是否會因臺美關稅談判受惠降稅,將左右
Tesla 等品牌的價格帶與 Model Y 產地切換,並且可能影響 Rivian、Lucid 等品牌電動車進軍國內的可能
性。

7 月電動車冠軍仍是以 Tesla 品牌倫元,全品牌單月掛牌達 1,333 輛、1 至 7 月累積來到突破 6 千輛大關
的 6,022 輛。從單月來看最主要仍是以小改款 Model Y 為主力,掛牌達 1,253 輛,其中以入門單馬達掛出
最大宗的 1,105 輛;至於價差高出 40 萬的 Long Range 車型則為 148 輛,雙車型單月佔比各為 88%、
12%。

6 月掛牌超過 300 輛的 Model 3 車系,則受到美製車可能降稅議題持續發酵,7 月掛牌降至百輛以下,不
過目前國內德國製的 Model Y 車系是否會因為美製車降稅、轉而從美國產線引進,將會左右未來 Tesla 主力
車型的價格走勢。至於旗艦 Model S、Model X 車系都僅有個位數掛牌,加上改款後價格上調,Tesla 能否
重新恢復高階車型的市場影響力,也是其品牌接下來需面對的課題。

7 月排行第 2 的品牌為 BMW,以全年目前最佳的 384 輛,擠下 Luxgen 的 224 輛,BMW 全年累積銷量
目前來到 2,148 輛,和 Luxgen 的 2,154 輛僅有個位數之差。細部來看,主力銷售為掛出 136 輛的 iX1
車系,其 199 萬單馬達 eDrive20 車型就佔達 85 輛為 62.5%、雙馬達 xDrive30 則為 51 輛;至於同平
臺的 iX2 與 Mini Countryman 也各有 87 輛的掛牌數,表現也都仍算亮演。此外小改款 BMW iX 也在 7
月上市,全月掛牌達 94 輛,這其中有 88 輛皆為小改款後新增的 xDrive45 動力車型,其 338 萬起的售價、
比起改款前更低 10 萬,續航與動力皆更佳,持續吸引 300 萬以上的旗艦純電休旅客層。

Luxgen 品牌持續在市場上推出優惠與讓利,不過現行 n⁷車系的掛牌數近幾個月仍是在 300~200 輛之間擺
盪,7 月掛牌數為 224 輛。而品牌目前希冀的新作 Model B、或可能稱為 Luxgen n⁵的產品,目前已在能
源署出現採較小電池 57.73kWh 的單馬達版本數據,續航里程為 516 公里,很可能會是其未來上市首波主
力,只不過如何與 n⁷車系拉開價格帶差距,消費者是否能接受前述續航里程,還有溝通與 n⁷的兩者間產品
設定差距,將成其未來雙車系戰線的重要課題。

單月以 116 輛排名第 4 的 Volkswagen 品牌,則主力掛出 56 輛 ID.Buzz 車系,福斯商旅更宣布追加
6 座版本,以同樣的價格設定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至於 ID.4、ID.5 車系則是店頭祭出最高達 42 萬的
折讓,確實讓 ID.4 的單月掛牌提高至 45 輛,同集團的Škoda Enyaq 雙車系是否會跟進,值得後續觀察。

而排名第 5 的 Volvo 品牌 7 月掛出 41 輛,其中 EX30 掛出 29 輛,接下來品牌認為會是掛牌主力的
EX30 單馬達版本,8 月初也公布正式售價下探至 139.9 萬與 159.9 萬,較預售有 2.1 萬與 2.01 萬
降幅,是否會讓 EX30 的銷售表現更上層樓、將左右 Volvo 未來在電動車市場耕耘的動能。







6.稀有車

7 月份的稀有車市場雖然有些寂寥,但是幸好表單上還是出現了一名貴客,那就是由總代理三一國際引進的
超級貨卡:Brabus 900 XLP,而且誇張的是,擁有 900 匹馬力的 900 XLP 全球僅有 10 輛,但國內竟然
已有 2 輛,臺灣層峰玩家的消費力著實驚人。

超跑品牌方面,表現較亮眼則依然是來自義大利的 Ferrari 和 Lamborghini;Ferrari 在 7 月共交付 19 輛
新車,包括各 7 輛的 Roma Spider 與 Purosangue,而 Lamborghini 則是交付了多達 27 輛的新車,其
中有 18 輛為擁有 800 匹綜效馬力的油電野牛:Urus SE,以及 6 輛油電「大牛」Revuelto。



結論

不同於日本與韓國兩大汽車製造大國,輸出大量新車至美國市場,因此,美國政府對於日韓所實施的高關稅
制度,對於日韓兩國汽車製造業將造成空前的衝擊。日韓兩國在此巨大壓力,持續與美國展開貿易與關稅談
判,在擴大對美投資與採購金額後,最終獲得進展將對等關稅降低至 15%。

反觀,臺灣在汽車領域面對的議題跟日韓並不相同,目前臺灣在小客車此類乘用車市場並沒有整車
輸出美國,主要是汽車零組件出口供應美國汽車業,也是臺灣受到對等關稅影響最大的汽車產業類別。

但是,臺灣汽車消費者更關注的臺美談判進度,是汽車進口關稅與貨物稅,是否會趁此次
臺美貿易與關稅談判而調降,同時,美規車審驗規範與年度限額等限制是否也會同步鬆綁?

不過,此次美國所宣布將於 8 月 7 日實施的對臺 20%稅率,政府表示是「暫時性稅率」且臺美
雙方仍持續磋商,因此,在雙方談判階段的保密與信任基礎上,我們尚無法知悉具體的協商內容。

但是,可以確認的是,自美國川普總統於 2025 年 2 月 13 日宣布「對等關稅」計畫以來,至今風風雨雨
已將近半年,各國談判協商與稅率也陸續公佈,相信不久後,臺灣與美國的最終談判結果也將明朗。屆時,
不論政府、車廠與消費者,也將得以結束這段漫長的等待,而有更具體地參考依據,新車市場也將有機會迎
來全新局面。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6 15:1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