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4-3-31
- 最後登錄
- 2025-8-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33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71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媒體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原文網址:https://www.epochtimes.com/b5/25/8/3/n14566116.htm
圖為埃及斑蚊。 (LUIS ROBAYO/AFP/Getty Images)
更新 2025-08-03 4:11 PM
【大紀元2025年08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子衡報導)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CHP)週六(8月2日)確認,香港出現自2019年以來首宗境外輸入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病例。患者為一名曾於廣東省順德區停留兩週的兒童,回港後出現發燒及關節痛等症狀。
香港衛生中心表示,患者是一名12歲男童,居住於觀塘區,過往健康良好。男童於7月31日出現發燒、皮疹及關節痛等症狀,當日曾向私家醫生求診。儘管病情輕微,但因有近期外遊史,於8月1日被轉介至基督教聯合醫院急症室,隨即入院並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目前情況穩定。經檢驗其血液樣本,證實感染基孔肯雅熱病毒。
初步調查顯示,該名男童於7月17日至7月30日期間前往廣東省佛山市旅遊,期間遭蚊蟲叮咬。由於整個潛伏期均在佛山度過,衛生防護中心認為男童是在旅遊期間感染,屬於境外輸入個案。此案已通報廣東省衛生當局。
男童的家居接觸者,包括一名同行者,正在接受醫療觀察,目前均無出現症狀。
這起病例是香港今年錄得的首宗基孔肯雅熱個案。香港在2016年至2019年間每年錄得約1至11宗相關個案,全部都是外地輸入。
衛生防護中心緊急應變及項目管理處主任歐家榮表示,截至1月1日,今季共有170萬劑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余鋼/大紀元)
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醫生說:「基孔肯雅熱主要透過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並不會人傳人。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防止蚊子滋生及防止被蚊叮咬。基孔肯雅熱病人在發病後初期(尤其是在發燒期間),血液會帶有大量病毒,對蚊子具傳染性。如在傳染期被蚊子叮咬,有機會透過蚊子在本地進一步傳播。因此,預防病人受到蚊子叮咬是防止出現本地傳播的重要措施。」
歐家榮提醒港人,如從受蚊傳疾病影響地區回港,應在14日內持續使用昆蟲驅避劑,並密切監察自身健康狀況,留意發燒、關節痛或皮疹等症狀。
若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並告知醫生外遊細節,以便醫生作出臨床診斷,並按個別病人情況安排適當檢測。市民切勿自行用藥,尤其是阿司匹林或非類固醇消炎藥(如布洛芬),因這些藥物可能引起嚴重副作用,例如增加出血風險。
香港食環署已展開病媒調查和滅蚊行動,並在患者住所及病發後曾經到訪的地點加強防蚊措施,包括:在相關地點周週邊250米範圍內植被繁茂的位置進行密集式霧化滅蚊;每週巡查上述地區,清除積水、施放殺蟲劑及移除廢棄的載水容器;透過多渠道推廣,如健康講座、流動展板展示及派發資料,提升民眾防蚊知識。
隨着中國基孔肯雅熱疫情升溫,亞洲多國及港人旅遊熱門地區的疫情趨勢備受關注。
據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顯示,超過110個國家和地區曾經錄得基孔肯雅熱個案。截至今年6月初,全球14個國家/地區共錄得超過22萬宗個案(包括內地、台灣、新加坡等香港人的旅遊熱點),當中約80宗為死亡個案。
另據佛山衞生當局資訊,截至7月31日,佛山市已錄得超過6,900宗個案,絕大部分個案在順德區錄得(5,972宗)。全部均為輕症病例,沒有嚴重或死亡個案。廣東省其它城市亦出現確診案例。
澳門方面,今年7月中旬開始,共錄得6起基孔肯雅熱境外輸入個案,及1宗本地案例。
責任編輯:李玲
=================================================
感想:非必要的話,不要去疫區,以免感染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