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480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解決「生死」之前,先要了然「生命」的真諦
在此前提之下,儘管人間佛教也重視「了生脫死」,但在解決「生死」之前,先要把「生活」的問題處理好,進而要對生命的本質、生命的真義,乃至生死流轉的真相認識清楚;不能了解生命的真諦,不懂得生死的去來與緣由,就無法達到真正的「了生脫死」之境。因此大師弘傳人間佛教的目的,主要就是希望把佛陀對人間開示的教法,落實在生活裡,透過對佛法的理解與實踐,讓佛法成為生活的指南,成為體認生命、了悟生死的智慧;人生唯有洞澈生命的真相、通透生死的由來,才能超脫生死的流轉,活出生命的意義,因此如前所說,人間佛教其實就是一門「生死學」,就是一堂「生命教育」的課程。
說到生命,人活著就有生命,甚至死亡之後,生命還是存在。因為生命不是軀體,也不是靈魂,生命就是我們的真心,也就是我們的佛性。過去佛教甚少使用「生命」這個詞彙,佛教都是講「真如」、講「菩提」、講「自心」、講「佛性」,所謂「即心即佛」,所以佛教徒所關心的,無非是能不能成佛?至於「生命」一詞,是近代才有人提出,才對「生命」加以研究,甚至「生命教育」這個議題,也是近些年來才受到社會的重視。
現代人雖然提倡「生命教育」,大家熱衷研究「生死」,故而「生死學」已成為現代新興的熱門學科之一;但其實一般人對生命的真諦,乃至「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生死之謎,多數還是一知半解,甚至茫然無知。
對此大師明確指出,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在明示生命的真相。佛陀以「十二因緣」告訴我們,人所以有生死,是緣於最初的一念「無明」,因而造作種種「行」為,於是產生業「識」;隨著業識投胎而有「名色」,繼而「六入」成形,藉著六入接「觸」外境而產生感「受」,之後生起「愛」染欲望,進而有了執「取」的行動,結果造下業「有」,「生」命的個體就此形成;有了「生」,終將難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
凡夫眾生於是就在「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等「十二因緣」的「生滅流轉」下,有了「三世輪迴」的生命,這就是生死的真相。
(星雲學說的立論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