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8-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39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3322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瞋——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瞋,不安隱性,惡行所依為業。
這個瞋煩惱就是說,於苦——對三界的苦果,苦具——三界的苦因,內心產生憎恨,這個恚是憤怒。憎和恚,這兩個的行相是一樣。什麼差別呢?憎煩惱的勢力比較薄弱,恚煩惱的勢力比較強盛,這樣子區分。憎恚為性,以憎恨憤怒為它的體性。
「能障無瞋,不安隱性,惡行所依為業。」這個瞋煩惱生起的時候,它能夠障礙,能夠破壞無瞋的心所,使令我們身心感到不安穩。一個人瞋恨心生起來的時候,面紅耳赤,心浮氣躁,內心就是不安穩、不寂靜。乃至於一切惡行所依為業,就會造出種種的身口的惡業,或者是出口罵人,要麼就出手打人,一切惡行所依為業。
這種瞋煩惱它的發生,大致上是有兩種人:第一種人,他是一個放逸的人。放逸的人他平常貪慾很多,只要有一件事情不如意他的事,他就出口傷人,講出來的話就像刀子一樣,出口傷人。
第二種人是修行人,一般來說都是修行很精進的人,也可以說是特別清高的人。他自己對他要求很嚴格,對他自己身口意要求很嚴格。但是他兩個眼睛一打開,以他的標準來看別人,就看到別人都是放逸的,這個時候就是呵斥。
以佛法來說,佛陀告訴我們的方法是說:「利己宜帶秋氣,處事宜帶春風。」換句話說,我們要求自己,以嚴格的標準,像秋氣一樣,肅殺之氣要求自己;但是待人處事宜帶春風。換句話,我們必須以包容、以悲憫的心,來面對一切放逸的人,你必須要包容他,必須讓他有時間進步。這是講到瞋。我們必須要知道的:「利己宜帶秋氣,處事宜帶春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