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台灣人患有脂肪肝! 營養師授護肝飲食全攻略
想要遠離脂肪肝,除可多攝取全穀類、彩虹蔬果等食材,如藍莓、番茄,並搭配運動,便能減少脂肪肝與肝炎的發生。
近日演藝圈知名主持人沈玉琳疑因急性肝炎入院,也引起社會對此健康議題的關切。好食課營養師蔡宜方表示,台灣成年人脂肪肝盛行率約為33.3%,造成脂肪肝多與飲食習慣、運動不足有關,建議日常減少攝取含糖飲料與酒精、多選擇抗氧化與抗發炎食物,如全穀類、彩虹蔬果、深綠蔬菜等食材,搭配運動促進代謝,才能減少脂肪肝與肝炎的發生。
為什麼台灣脂肪肝盛行率這麼高?蔡宜方於臉書專頁「好食課」與網站發文指出,脂肪肝大多與飲食習慣、運動不足有關,如酒精或手搖茶的果糖,都會促使肝臟生成三酸甘油酯,進而造成脂肪肝。且據2013-2016年國民營養調查也發現,19-44歲的男性每日攝取1-2次甜飲料比例達31.6%,且有近20%每天攝取超過2次;女性部分也分別有22.2%與10.7%,台灣在手搖飲文化盛行下,果糖可能就是造成脂肪肝問題的原因之一。
另,民眾常以為肥胖者才會有脂肪肝,蔡宜方指出現代典型的「泡芙人」,有著身材纖細、肌肉量少的外型,但實際上可能因少運動、飲食習慣等問題,使得脂肪積存在內臟與血液中,大幅增加罹患脂肪肝的風險。所以別以為瘦就不會有脂肪肝,並提醒肝臟沒有痛覺神經,因此無論是脂肪肝,甚至演變成肝炎,均難以察覺,建議民眾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
如何做才能遠離脂肪肝?蔡宜方進一步提出,護肝飲食建議掌握以下2大原則:
●減少含糖飲料與酒精:糖飲與酒精都會促使肝臟生成三酸甘油酯,因此容易造成血脂和脂肪肝問題。市面上許多店家標榜不用果糖,改用蔗糖,雖然可減少脂肪肝風險,但仍會出現血糖問題,因此最好還是減少攝取含糖飲料。
●多選擇抗氧化與抗發炎食物:由於肝臟受到脂肪浸潤,久而久之也可能演變成肝炎症狀,建議多攝取以下5類富含抗氧化、抗發炎等營養素的食材,透過補充膳食纖維改變腸道益生菌生態,除可促進脂肪代謝外,也有助減少肝發炎、氧化損傷的風險,從而保護肝臟健康:
1.全穀類食物:如全麥麵包、糙米飯、燕麥等,富含類黃酮與膳食纖維。
2.彩虹蔬果:如蘋果、葡萄柚、藍莓、火龍果、番茄等,具有茄紅素、花青素等抗氧化多酚或類黃酮與膳食纖維。
3.深色蔬菜:如綠花椰、菠菜、芥藍菜、蘆筍、紅蘿蔔、紫甘藍菜,具有抗氧化多酚或類黃酮與膳食纖維。
4.魚類:如鮭魚、鯖魚、大比目魚、秋刀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
5.堅果類:如核桃、南瓜子、亞麻籽、杏仁等,富含各類礦物質,且有些堅果也具有Omega-3脂肪酸。
蔡宜方也提醒,預防與改善脂肪肝不僅透過飲食,運動也有關係,建議養成運動習慣,除消耗多餘熱量以外,也可促進新陳代謝,提升肝功能,減少脂肪肝與肝炎的發生。
來源: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