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18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道德經》:天道最大的祕密,就藏在這個字裡!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8-7 00:39: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德經》:天道最大的祕密,就藏在這個字裡!

《道德經》第81章說,“天之道,利而不害”。可是,《道德經》第77章又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那天道究竟是“利”萬物,還是“損”萬物?苦苦思索中,“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這八個字闖進了我的腦海裡。

人活於世,無論一個人行事,還是與人交往,都得遵守一定的道德和規則。某條規則對某個具體的人可能是“利”,也可能是“損”,但對維護公序良俗和社會運轉,一定是“利而不害”。

天道喜好“掐尖”,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人生最無明,莫過於走極端。 凡事,多求“中”,善擇“中”,能守“中”,才是大智慧。


1. “中”,說文解字

甲骨文中,“中”是一面旗,正中豎立著,上下有隨風飄揚的旗旒。古人有事要集合商議,都是先“建中”(豎起一面旗幟),人們看到旗幟就奔赴而來,插旗的地方就成為了“中心”。

“中”字的精髓,還可以從太極圖的變形想像中得到啓發。我們將太極圖的外形從圓形變爲方形,再把陰陽魚分界線拉直並適當延長到方形框外,一個“中”字就形成了。

“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64卦就是在陰陽動態平衡變化中而形成的,吉凶悔吝也都是相互轉化的。因此,“中”並不一定是指地理位置或時間上的中間,而更多是指不偏不倚,陰陽平衡之意。

《道德經》第2章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第42章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儒家《中庸》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對儒道釋的表述,有句話說得特別好,“紅蓮白藕青荷葉,三家原本是一家”。

我們傳統文化最寶貴的一點,就在於不走極端,弱化二元對立,儒道釋思想體系都求一個“中”字,兼蓄包容,求同存異。

2. 求“中”,處逆境勿忘自強

《道德經》第33章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動”。《易經》說,“無平不跛,無往不復”。

當我們面臨中年危機,事業挫敗,婚姻混亂,健康亮紅燈,千萬別灰心喪氣。當遭遇了人生的滑鐵盧,我們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理清思路,分析現實情況,然後跟自己說,一切都會慢慢好的。

然而,我們一定要明白,挫敗越大,導致這種挫敗的因素就越複雜,不良狀態持續的時間就越久,這種挫敗帶來的頹勢慣性越大。正如牛頓提出的慣性定律:任何物質都有慣性,且慣性和質量成正比。

因此,改變頹勢,不會立竿見影,甚至在剛開始的時候,儘管你已經非常努力,頹勢可能還是繼續往下走。但你只要堅持,後面就一定會越來越好。正如冬至是一年中至陰時刻,但是隨後的小寒大寒,才是真正的三九寒冬。而寒冬中,其實已經“一陽來複”,接著“二陽蒞臨”,待到立春,就會“三陽開泰”。

再厚的雪也有化的時候。雪化了,是水,更是春天!

3. 求“中”,要避免走極端

老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地尚不能長久保持極端狀態,更何況人呢。

人行事容易走極端,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本能,一種來自於生命自私的本能。這種本能,達爾文稱之爲“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老子稱之為“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西方某經典稱之爲“馬太效應”,用現代白話說叫“贏家通吃”。

現代社會,女人當家很普遍。按理說,女人更在乎家庭和子女的幸福,將經濟大權掌握在手裏,既能一定程度上防止“男人有錢就變壞”,也能給自己帶來踏實感,存下的錢財還能給子女的教育和將來的事業起步提供經濟保障。

但,凡事過猶不及。女人整天疑神疑鬼男人藏私房錢,跟朋友一起出去吃飯,永遠不許自己先生買單,嚷嚷著“今天誰買單我不管,反正我男人錢包歸我管”,必然會失了分寸。人情是要有來有往的,男人是要面子的。

女人如此,男人亦如此,抽煙,喝酒,工作狂,外遇,大男子主義,家 暴……女人再在乎家庭,再能承載包容,也有崩潰的一天。

夫妻相處,貴在相互尊重,相濡以沫,執子之手。 不委屈自己,不壓制對方,矛盾發生時多內觀自己,少揪著對方不放。話不說滿,事不做絕,才是大智慧。

4. 求“中”,要避免完美主義

《道德經》第9章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第45章說,“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這是天道規律。我們做任何事,也不要追求太盈滿。

追求盈滿,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自 虐。這種心理本質上是逼迫自己達到完美的結果,事情一旦出現瑕疵,自己就接受不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世上的事,哪有剛開始就完美的。你看到的“完美”,都是別人多次練習後的結果。先有刻意練習,才有無意擊發。據說喬布斯在爲蘋果新產品開發佈會前準備的PPT,說的每句話,包括講話過程中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事前設計好的,最後讓你覺得“完美”,只是他會“演”罷了。

正如《易經•乾》九四說,“或躍在淵,無咎”。意思是說,龍在騰飛前,也要經歷無數次嘗試,才能順利“飛龍在天”。龍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凡夫俗子!

因此,我們人生千萬不能追求完美,要明白“最好不過剛剛好”。

面對萬千事情,要做到“因”上努力,“果”上隨緣;要明白“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凡事一步步來;要接納自己是個普通人。

(泰玄道觀)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6 21:4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