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3-3
- 最後登錄
- 2025-8-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69
- 閱讀權限
- 120
- 文章
- 290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愈來愈多日本遊客在外國遇麻煩即說「我是中國人」 竟萬試萬靈撰文:日本物語出版:2025-08-06 15:30更新:2025-08-07 00:41
智利的蒙特港,三月的傍晚,海邊公園的長椅上坐着一位日本遊客。那天,他帶着點旅途的倦意,手裏拿着一罐啤酒,等待晚上八點開往聖地亞哥的大巴。整個廣場並不熱鬧,偶有幾個小孩在遠處玩耍,海風裏混着點鹹味和啤酒氣。
不知道是不是亞洲面孔太稀罕,他剛坐下不久,乞討的人便接連找上門。最先出現的是個大叔,衣服皺巴巴,臉上帶着風霜和倦意,直奔主題開口要錢。這位日本遊客擺擺手,說自己沒錢,大叔倒也利索,立馬轉身走人。
剛送走大叔,一位老婦人又晃悠過來,手裏捏着一把看不出具體品種的草藥。她用本地口音推銷起來,神情裏透着點疲憊和執着。日本遊客喝完最後一口啤酒,假裝醉醺醺地靠在椅背上,裝傻到底。老婦人看他這副樣子,無奈地轉身離開。智利的蒙特港(lachezara-parvanova/Unsplash)
第三位來者,是個看起來年紀相仿的老人。他比前兩位都執着,圍着日本遊客絮絮叨叨,眼裏寫滿了「今天非得要到點什麼」。對方一邊攪動着氣氛,一邊試探着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訴求,完全不肯輕易放棄。日本遊客有點煩了,索性學起周圍人,冷不丁來了一句:我是中國人(Soy chino)。
這話一出,對方愣了一下,沒再多說,悻悻地走了。日本遊客心裏明白,這一招在南美還挺靈——中國人吝嗇、連零錢都不願意給的「名聲」,原來在地球另一端也很有市場。大概是被全世界乞丐圈「口口相傳」過了,覺得從中國人這邊討要沒什麼意思。
短短一個小時裏,這一幕又被重複了一遍。一個小學生模樣的女孩,手裏拎着一束草藥,另一隻手直接抓住日本遊客的手,一臉無辜地開口要錢。她嘴裏還不停地念叨着「外國人有錢」,甚至用上了英語。日本遊客懶得應付,繼續裝傻,最後乾脆又用「我是中國人」堵回去。小女孩咂咂嘴,甩下一句本地俚語,揚長而去。這一圈下來,四個本地人接連上陣,都沒能從他這兒討到分毫。最後日本遊客把自己手裏攥着的零錢又掏出來數了一遍,心裏不知是該慶幸還是哭笑不得。
有時候,國籍真的成了一種奇妙的「護身符」。明明平時在東京、京都的時候,還覺得「日本人」這個身份多少帶點優越感,到了陌生的南美小城,反而成了「防騷擾」需要隱藏的「麻煩標籤」。倒是「中國人」這三個字,在討錢的人眼裏,似乎天然帶着防禦力。
其實,這種在國籍之間來回切換的小聰明,也不是日本人的「專利」。前些年韓國有檔綜藝節目,裏面的嘉賓們談起「在國外做壞事怎麼辦」。一位嘉賓抖機靈地說:在海外要是做點壞事,就說『我是日本人』。
旁邊人一聽都笑了,有人接話:「對吧,只要說『日本人』,外國人就信了。」大家討論起來,什麼「踩到別人腳了,說一聲『sumimasen』(日語的對不起)」,或者遇到什麼誤會,也都趕緊往日本人身上賴。節目現場氣氛特別輕鬆,甚至有人總結:
「這就是生活的小技巧吧!」
「小國家的愛國心。」
還有人裝模作樣地補一句:「當然,這不值得鼓勵啦。」
有時候啊,這世界大得很,身份這東西就像口袋裏的身份證,說換就能換。可真到需要「裝誰」來避點麻煩的時候,心裏難免還是有點彆扭。說到底,誰不希望有一天,不用再琢磨怎麼介紹自己,也不用擔心給誰「揹黑鍋」——做回自己,也能自在坦蕩地走在世界各地呢。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 ... utm_medium=referral
=============================================================
拿中國人當擋箭牌的心態是甚麼?中國和南美國家關係好?中國政府外交實力強,對本國人照顧周到?中國人比較兇,會用中國功夫打人?中國人無知不懂外語?是中國商人無孔不入,和當地人建立良好關係?是中國黑道在地人已經建立據點?.......
當南美洲聽到對方說自己是中國人,不再騷擾,又是何種心態?中國人政府很好,幫忙建設?中國人政府很霸道,和中國人有瓜葛,政府反而會對自己不利?就是討個錢,就說自己是中國人,是怎樣?中國人會功夫,別招惹會被揍?......
真正的答案,可能很重要,因為可以做一番炒作。也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無聊話題,純娛樂,或庸人自擾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