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8-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39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3322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腎結石的發病率也隨之攀升。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泌尿科簡維弘醫師指出,夏季因流汗量增加,體內水分流失較多,若補充水分不足,極易導致尿液濃縮,增加結石形成風險。統計顯示,夏季結石發病患者人數約是平日的1.5倍以上。
腎結石在台灣十分常見,約每9至10人中就有1人曾受結石困擾。結石的形成主要與體質和飲水習慣密切相關,且好發於30至50歲的成年人,男性患者是女性的2至3倍。結石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劇烈疼痛、腎功能受損,嚴重者需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軟式輸尿管鏡碎石等手術治療,增加身體負擔。
簡維弘提醒,預防腎結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足的水分攝取。成年人每天至少應飲用2000毫升以上的開水,尤其夏季或戶外工作者,需依流汗量即時補水,避免尿液過度濃縮。除了飲水,生活中也應避免長時間久坐,適當運動有助促進新陳代謝及尿液排出。
此外,飲食方面建議避免過量攝取高鹽分和高蛋白質食物,因為這些成分會增加結石生成的風險。若曾罹患結石,治療後應定期回診,每3至6個月接受泌尿道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結石復發,及時處理。
簡維弘強調,腎結石的發作往往突然而劇烈,造成患者極大痛苦。透過日常的飲水及生活習慣調整,可有效降低結石風險,守護泌尿系統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