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下強酸強鹼腐蝕物怎辦?醫教「3不1送醫」:首要搶先就醫
1名15歲少年近日因情緒困擾、利用家中無其他人之際,喝下廁所內的強酸清潔劑,造成食道與胃部化學性灼傷,後來被家人發現送到新樓醫院急救,胃鏡檢查確認食道與胃部中度(2A級)灼傷。醫療團隊讓少年住院補充點滴、使用制酸劑藥,2、3天後出院,持續回院追蹤治療。
台南新樓醫院小兒科醫師賴馥蘋表示,成人或青少年可能因自傷緣故喝下腐蝕性物質,一旦發生可能嚴重影響健康,且遇到強酸或強鹼的腐蝕性物質,應避免催吐、喝水稀釋或酸鹼中和。一般強酸清潔劑如廁所除垢的鹽酸、硫酸之類,會引起「凝固性壞死」,這類化學物質接觸到口腔、食道和胃黏膜時,會在組織表面形成焦痂,一定程度阻止酸液向深層組織滲透,但底下組織仍可能持續受損。
相較之下,喝下強鹼如通樂等水管疏通劑,會引起「液化性壞死」,這類物質能更深入穿透食道壁,可能導致食道穿孔、引發縱膈腔感染等併發症,誤食強鹼物質的傷害性常比強酸物質更嚴重。
喝下強酸類清潔劑的十五歲少年,胃鏡檢查其食道(圖上方)與胃部(圖下方)都有化學性灼傷。(記者王俊忠翻攝)
賴馥蘋強調,不論是吃喝下強酸或強鹼清潔劑,正確緊急處理原則是「3不1就醫」:
1.不催吐,因催吐會讓腐蝕性物質再通過受損的食道,造成二度傷害。
2.不喝水稀釋,因喝水可能引發嘔吐,讓腐蝕性物質再接觸傷害食道。
3.避免酸鹼中和,因中和反應會產生大量熱能,引發胃腸穿孔等嚴重併發症。
唯一適當作法是立即將患者送醫接受專業評估與治療。
賴馥蘋主張,預防吃喝到腐蝕性物質很重要,居家強酸或強鹼清潔劑應放在兒童少年無法接觸的地方,產品標示要清楚完整,勿用一般飲料瓶罐來盛裝;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關注,也很重要,家長與教育人員應隨時留意青少年情緒變化與行為狀況,當發現有情緒困擾或異常行為時,要尋求專業協助、提供適當的支持系統。
來源: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