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9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487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平等共尊,和平共榮
大師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佛光普照,世界和平」,他深知「和平」的前提先要有「平等心」;但看今日舉世的紛紜擾攘,包括政治上的以強欺弱,經濟上的貧富不均,宗教、種族的相互排擠,男女、地域的各自分歧等,這些不能和平解決的問題,都是因為彼此不能平等共存、人我不能互相尊重所引起,唯有人我共尊,立場互易,以不比較、不計較的精神平等相處,才能和平。
為此,大師在一九九六年於巴黎召開的國際佛光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特別以「平等與和平」做為大會主題,揭櫫「平等共尊,和平共榮」的重要,目的就是希望以佛法的「生佛平等」、「性相平等」、「自他平等」、「事理平等」、「空有平等」的真理,喚起地球人類的覺醒與共識,讓大家真正了解世間的混亂、動盪,處處充滿危機,問題在於我們自己。因此他呼籲世人應該建立平等心,不但大國小國要平等互惠,各種族之間要平等往來,尤其要能「以大尊重小、以多尊重少、以強尊重弱、以有尊重無、以上尊重下」,唯有在平等的觀念之下,人人平等共尊,才能進取世界和平。
其實,大師長久以來一直都有「平等與和平」的思想,並且一直致力於「世界和平」的促進。他為了把「人我一如」、「同體共生」、「法界圓融」的思想落實在人間,所以在歷屆佛光會會員大會中,先後發表了「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自覺與行佛、心保與環保」等主題演說,他不斷倡導地球人的思想,告訴大家,我們都是同居共住在一個地球村上的居民,我們從緣起的法則來看,每個人都是互為因緣,都是生命的共同體,所以大家要互相幫助、彼此合作,要尊重包容,和諧共處,要「同中存異,異中求同」,能夠尊重很多不同的存在,大家才能共存共榮。
甚至早在國際佛光會成立之初,大師就為佛光會員寫了一首四句偈:「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大師說:「平等」就是一切佛法,佛教主張「生佛平等、事理平等、自他平等、空有平等」,佛法就是一個平等法,沒有平等,就沒有佛法,所以不能尊重平等的,都是外道。
大師強調,「眾生平等」是佛法的真諦,不由得我們違背佛法,各自另彈別調;他希望凡是佛光人,都應該明白「同體共生」的意義,都應該與人間和平相處,共同實踐真正的平等,共同創造平等的世界。
在大師的願心與信念領導下,國際佛光會自從成立以來,一直努力的不外就是促進家庭中的婆媳和諧相處,兄弟姐妹互敬友愛,乃至於人民與人民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和平。大師希望未來的世界都能從平等、和諧上發展,今後的世界,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要平等互尊,宗教和宗教之間都應該像兄弟姐妹一樣,尤其國際佛光會是由四眾弟子所組成,凡是參與佛光會者,都如江、河、溪、湖,一旦流入海洋,均為一味,沒有誰高誰低、誰大誰小。*101
大師從人人皆有佛性的立場,強調眾生平等,所以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包容,要建立「同體共生」的思想。他認為「同體共生」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成就,因此期勉佛光人要落實「同體共生」的理念,要有「平等互尊」的思想。
平等的偉大,在於包容性,不只是男女平等、僧信平等、大小平等、貧富平等,甚至善惡也是平等,因為「真理平等」!真理就是佛性,佛陀不僅在成道時說「眾生皆有佛性」,佛陀在涅槃前也講「一闡提也能成佛」(即使斷善根的人也能成佛)!因為不管再怎麼惡性重大的人,也會有一念的善心和善性存在,善性就是佛性;因為眾生皆有佛性,所以人人平等,這就是佛性平等的真理。
「平等」是人間佛教重要的思想內涵,人間唯有發揚佛教「事理平等、性相平等、自他平等、怨親平等、生佛平等」的思想,才能究竟獲得和平;人間佛教就是植基於「佛性平等」的思想立論,希望為舉世人類創造一個和平安樂的人間淨土,這也正是「人間佛教星雲學說」所具有的時代意義,也因此大師說:弘揚人間佛教的行者要有「平等心」。
(星雲學說的立論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