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3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乞貧乞富,心不均平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乞貧乞富,心不均平

在佛教裡有一部深為大眾熟知的《金剛經》,經文開頭說:「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這是說明佛陀時代的僧團,佛陀與弟子每天早晨要外出托缽乞食,藉此接近人群,弘法利生;托缽時,要不分貧富貴賤,依序一家一家的沿門托缽,稱為「次第乞食」。

「次第乞食」是平等精神的實踐,不過佛陀十大弟子中,苦行色彩濃厚的大迦葉尊者,他從來不到富有人家去托缽受供,因為他認為富貴是由於過去世懂得布施種福田所招感的果報;既然今生已經這麼富有了,何必再去錦上添花呢?因此他寧可到貧窮人家托缽,做窮人的福田,所以一直是「乞貧不乞富」。

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正好相反,他覺得貧苦人家連自己的三餐都難以溫飽,何忍再去增加他們的困境;而富有人家布施少許財物一點也不為難,所以他是專門「乞富不乞貧」。

他們這種極端的行為被佛陀知道後,佛陀特別召集大眾開示說:乞貧乞富,都是心不均平,佛法應該建立在平等之上,儘管世間充滿了差別對待,但是我們的心要安住在平等法中,在平等法裡才能自受用、他受用。


大師藉用這則故事,說明「心不均平」正是今日社會紛爭的原因,因為人一旦有了比較心,就會有計較,有了計較,紛爭於焉產生。他感於:「一般人都是要求別人給自己公平的待遇,事實上世間沒有真正的公平,因為理上雖說『佛性平等』,但在事上卻有『因果差別』,我們每個人從過去到現在所造的業不同,每個人的福德因緣都不一樣,自然境遇果報也不盡相同,因此世界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能公平的,只有靠我們的心去製造平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明白因緣果報的道理,自然能超越世間的差別對待,人與人之間自然和合無諍。」因此最後大師以《六祖壇經》的「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做為結論,意思就是說明,吾人唯有開發內在的真如佛性,徹底落實「佛性平等」的精神,世間才會有真正的平等。

(星雲學說的立論根本)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9 04:5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