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9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487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佛性平等」的思想,契應「佛陀本懷」
總說「人間佛教的星雲學說」之所以強調「佛性平等」,並且據此思想作為立論根本,主要就是因為人間佛教雖然強調「現證法喜安樂」,但世間不究竟、不圓滿,因為人有「生死」問題。生死來自於人的無明迷惑,因而造作種種善惡業,因為業報而感得六道輪迴的生死之苦,所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華嚴經》)。佛教的業力論說明,人的幸與不幸,不是由佛菩薩或神明所主宰,而是完全取決於自己的行為造作而定。
業是自作自受,但業並不是定型的,業有善有惡,善性就是佛性;世間上再怎麼壞的惡人,偶爾也會有一念悲憫之心生起,只要有一念善心在,就有成佛的可能,所以學佛就是要開發佛性,因此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就是說,只要行善去惡,一旦惡業消除,佛性現前,就能證悟成道,就能離苦得樂,這才是佛陀「示教利喜」的真正本懷。
人間佛教是佛陀一脈相承的教法,所以大師本諸「人人皆有佛性」的思想,讓人從建立自信、肯定自我,繼而由己及他,尊重別人也有佛性;因為佛性平等,所以應該平等對待一切眾生。
「佛性平等」的思想不但符合時代潮流,而且契應人間佛教「圓滿生命」的最終目標。因為真正的「生命」,就是眾生本具的真如佛性;根據佛陀證悟時說「大地眾生皆有佛性」,以及《法華經》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在在說明,不只是人有生命,有情、無情眾生都有生命,都是人間佛教所要關懷、救度的對象。
只不過在十法界之中,人居於「上升下墮」的樞紐,人道最好修行,所以人間佛教還是以「人」為本;但是生命的存在要靠眾緣成就,生命不能獨存,所以人要懂得尊重生命,要有「同體共生」的思想,要與一切眾生互助、包容,彼此才能共生共榮。
由此得出一個結論:人間佛教不僅「尊重人權」,更及於一切眾生「生權平等」的提倡,一切眾生都在人間佛教的度化之列,如此不但符合「佛性平等」的核心思想,也不會落入「只重人間」的局限性。因為人間佛教旨在以「人間」為道場,希望透過「菩薩道」的實踐而漸次「圓滿生命」;正因為人間佛教最終的目標是「圓滿生命」,並且是及於一切「情與無情」都要「同圓種智、同證無生」,所以人間佛教不僅不會有「不究竟」的疑慮,尤其可以肯定的是,落實「佛性平等」的人間佛教,其實才是最能契應佛陀本懷,是最為究竟圓滿的佛教。
(星雲學說的立論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