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480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打噴嚏、鼻塞還耳鳴? 「過敏性耳蝸炎」輕忽恐聽損
在耳鳴門診中,不乏患者同時患有嚴重的過敏性鼻炎,不僅出現鼻塞、打噴嚏、皮膚紅疹,也會抱怨耳鳴、耳悶,但聽力檢查卻顯示正常。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患者在服用抗組織胺藥物後,耳鳴竟大幅地緩解。其實是「過敏性耳蝸炎」作祟。
過敏影響內耳4機轉
過敏原進入人體後,啟動免疫反應,與E型免疫球蛋白 (IgE) 結合,形成免疫複合體,進一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出大量組織胺,不僅會影響皮膚、呼吸道,也會進入內耳,引發一連串的病理變化,進而干擾耳蝸,導致耳鳴、耳悶,甚至聽覺異常。
內淋巴液改變
組織胺進入耳蝸內的血管紋微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血迷路障蔽」功能失衡。原本應該被阻擋在外的蛋白質,滲入內淋巴液中,導致其比重增加,變得「黏稠」,干擾聽毛細胞的正常擺動,讓聲音變得濁鈍或有共鳴感,甚至感覺耳朵悶悶的,聽起來像隔著一層膜。
聽毛細胞受損
聽毛細胞是產生聽覺電訊號的關鍵構造。當組織胺進入柯蒂氏器,造成聽毛細胞水腫,離子通道開啟,導致鉀離子不正常地進入細胞,錯誤地激發聽覺訊號,產生「耳鳴」感受。由於聽毛細胞無法同時對聲波產生反應,有些患者,甚至會聽見「回音」,像在空屋內講話一樣。
螺旋韌帶水腫
當螺旋韌帶發生水腫,聲波傳入耳蝸後,無法即時「剎車」。即便外界聲音已停止,
聽毛仍持續擺動,產生聽覺訊號,患者聽到的聲音,會出現「尾音」拖延,就像樂器按下混響效果鍵般。
螺旋神經節壓迫
組織胺一旦進入螺旋神經節,造成神經細胞體水腫,彼此之間擠壓、干擾訊號傳遞。患者會覺得聲音變小、聽不清楚,往往以為聽力退化。
過敏性內耳炎3症狀
若同時出現以下症狀,應考慮很可能是過敏性內耳炎:
●耳鳴突然出現或加重,耳悶或聽聲變濁,卻無聽力明顯下降。
●聽聲時伴有「回音」、「尾音」或「空屋感」。
●過去曾有嚴重過敏性鼻炎、氣喘或皮膚濕疹病史。
千萬別誤認為是自律神經失調或心理壓力,導致延誤治療!治療上,建議儘早就醫,由專業醫師診斷。急性期可給予副腎皮質素,抑制免疫反應,減少耳蝸水腫,之後則以抗組織胺為主,視情況口服或靜脈注射均可。若能進一步接受過敏原檢測,找出致敏來源並避開,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須注意的是,此病若未及時控制,內耳長期處於水腫與免疫攻擊的狀態,可能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傷,不可掉以輕心。(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