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7-21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889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458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BMW聯手投資Estes Energy Solutions,推進美國電池技術與在地製造
地球黃金線
地球黃金線
2025-08-22 08:00:00
BMW集團旗下的創投部門BMW i Ventures近日宣布,與Fortescue Ventures共同領投美國加州電池技術新創公司Estes Energy Solutions的1,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28億元)種子輪融資,本輪融資亦吸引了New Systems Ventures、早期投資方DCVC,以及Baukunst、Rally Cap Ventures、Gigascale Capital與Clocktower Ventures等機構參與,使Estes迄今累計募資金額突破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5.9億元)。
此次注資將用於完成Estes的「化學成分無關」(Chemistry-Agnostic)電池組平台研發,並建立美國本土生產能力,以因應日益嚴峻的國際供應鏈挑戰與關稅政策變動,BMW強調這項投資不僅是押注新世代電池技術,更是強化美國在地電池供應鏈、降低對進口依賴的戰略布局。
Estes總部位於舊金山,專注開發可模組化、可擴展且成本可控的高壓電池組平台,支援包括鈉(Sodium)、磷酸鐵鋰(LFP)、鎳(Nickel)及其他先進化學材料,並提供400伏特的Parvus版本與800伏特的Magnus版本,電池容量涵蓋28至276 kWh,能量密度達230 Wh/kg與400 Wh/L,起價約150美元/kWh(約新台幣4,485元/kWh)。
此平台設計的最大特點是「化學成分可替換性」與標準化尺寸,同一套結構可因應成本敏感市場採用LFP版本,也能為重量敏感市場提供鎳系版本,甚至支援鈉電池方案,對OEM車廠而言只需一次整合,即可覆蓋商用車、重型運輸、鐵路、海事、航空及越野機械等廣泛市場。
近年美國與歐洲針對中國製電池及零組件的限制加劇,加上對歐洲進口車施加15%新關稅,使德系車廠在北美市場面臨雙重壓力。BMW i Ventures合夥人Baris Guzel指出:「Estes的差異不僅在於技術,還有團隊本身,他們擁有實戰經驗,能打造兼具高能量密度、安全性與規模化的電池系統,並且有工程專業、營運思維與執行速度兼備的罕見組合。」
BMW並未明言將直接採用Estes的電池於自家車款,更多是著眼於透過投資來布局本土化供應鏈,以降低關稅與進口依賴帶來的不確定性,這項策略性投資也呼應BMW對電動化長期承諾,並可能為未來車款或合作專案預留技術與產能優勢。
Estes執行長Dustin Grace表示,隨著電動化需求橫跨國防、航空、海運、鐵路與非公路重型設備等領域,市場正加速尋求新一代電池系統,而本輪融資將使公司能夠在性能、經濟性與本土韌性上滿足這些產業的需求。新資金將用於擴充研發團隊、建立試點生產線,並計劃於2025年第四季開始向首批客戶交付系統。
Grace強調,Estes的使命是讓標準化電動動力系統在成本與性能上超越柴油方案,並在北美重塑完整的電池價值鏈,推動從柴油到電動的不可逆轉轉型,在全球電動化進程面臨關稅與供應鏈挑戰之際,BMW與Estes的合作,不僅代表對創新電池技術的信任,也是一場攸關市場韌性與產業自主的長期投資布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