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72小時篩檢聽力 掌握聽損治療黃金期
衛福部國健署「孕產兒關懷網站」提醒新手父母,掌握寶寶在出生後黃金72小時,給孩子會聽、會說的未來。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每1千位新生兒中,約有1-2位患有先天性雙側中、重度聽力損失,其中部分嬰兒外觀與一般寶寶完全無異。衛福部國健署「孕產兒關懷網站」提醒新手父母,掌握黃金72小時,給孩子會聽、會說的未來。
國健署在孕產兒關懷網站發文分享,一般家庭的父母可能不會認為家中寶寶會出現聽力問題,其實先天性聽力損失並不罕見。約有一半以上的聽力損失兒,並沒有任何家族史或明顯高風險因子,例如:家族有聽力問題、早產、重度黃疸、住過加護病房、或有胎內感染等,這也顯示全面性的新生兒聽力篩檢很重要。
出生3個月內政府有補助新生兒聽力篩檢
國健署提供未滿3個月「新生兒聽力篩檢服務」,能讓每位寶寶在出生後72小時內,完成第1次聽力篩檢。這個篩檢通常都是在醫院內進行,大部分寶寶出生的醫療院所,會主動幫新生兒安排檢查,不需要再到別的醫院做檢查。家長也可以主動詢問即將生產的醫療院所,是否有進行此項篩檢。
國健署表示,檢查過程不會疼痛,而且快速,即使寶寶在睡眠的狀態中也能進行。如果篩檢結果未通過,也不代表寶寶一定有聽力損失,需要再進一步追蹤與複檢。
國健署說明,有些寶寶在第1次篩檢未通過,爸媽請別太緊張,可能只是當下耳朵內還有胎脂、羊水殘留,或是環境過於吵雜、寶寶不夠安靜等因素影響。所以,首次篩檢未過,醫院會安排在出院前(36-60小時)進行第2次篩檢。
若第2次篩檢仍未通過,國健署建議,可於3個月內完成聽力診斷評估,由專門的耳鼻喉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若確診聽力損失,應於6個月內開始介入治療,例如,配戴助聽器、安排語言治療等。
先天性聽力障礙的寶寶,如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檢及早發現,並在6個月前接受治療,未來在語言、認知及溝通技巧等方面的發展,幾乎可以達到正常小孩的表現。
來源: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