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自慰助身心健康 除安撫自己也能防癌
不少人憂心自慰過度恐造成問題,國外泌尿科醫師史蒂芬建議,只要不將自慰當成情緒的唯一出口,成年人適當自慰並無不妥。
男性總是有自慰需求,而「頻率」,也就是一個月、一週甚至一天內應該自慰幾次,總是讓多數男性感到困惑。擁有34.8萬位訂閱的德國網紅醫師史蒂芬(Dr. Stefan Buntrock)時常在頻道暢談與男性性健康相關的內容,在談到「男性自慰」時,他認為自慰有助緩解壓力與情緒;然須小心的是,不應成為主要的情緒出口。
史蒂芬表示,男性自慰時,能夠使大腦內多巴胺增加,啟動獎勵系統,甚至使自己感覺「療癒」,因此自慰可以當成是一個面對壓力、孤獨感的方法;他認為,雖然各界研究皆未提出適當的自慰頻率,但有個細節很重要:倘若自慰成了一個人逃避應付情緒的主要方法,則須格外當心。
另外史蒂芬分享一則研究指出,有1項根據3萬名參與者的研究證明,每月若能自慰21次以上,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將有望降低33%。上面兩項說法顯示,自慰在身心上是有助益的。
不過世界各國國情與宗教對於自慰的態度不相同,甚至有部分文化將其與「罪惡」連結。史蒂芬表示,過去有研究提出一項假設:自慰可以作為一種生物學準備,透過改善精子品質或加速射精來提高繁殖的競爭優勢。另一個假設則認為,它可能幫助地位較低的雄性,在被其他雄性取代之前進行繁殖。因此,他認為「自慰是好是壞」這問題不恰當,因為就醫學或社會層面,兩者答案是大大不同的。
來源: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