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16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修學淨土法門要具備誠敬的心態 [複製連結]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總版主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9-29 04:26:1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修學淨土法門要具備誠敬的心態。竭誠盡敬,便能顯發明德。誠明互彰,便可參讚天地、化育萬物。有真誠心,自然會找到實現目標的良佳方法。
  
  《觀經》開示,九品往生者要發三心,即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三心圓發即得往生。三心即是佛性實相的表達,即純淨的信心。這一念信心契入阿彌陀佛慈悲願海,就能成辦往生大事。哪怕是五逆十惡的罪惡眾生,亦能蒙佛救拔,生到淨土。
  
  眾生的業力再大,然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比亦屬微不足道。真妄相較,從清淨平等心生起的佛之願力最大。所以淨土宗的修學不宜僅拘囿於語言文字、名相概念之中,應從信心與誠敬中討究,在淨土宗不可思議之本位來領納,心靈默應,超情離見。
  
  一般學者做人文社科研究大多屬寶塔式,即從查閱相關資料下手,從中形成觀點,然後再加以論證;或直接從思想實驗入手,建立某種解釋模型,然後再尋求實驗室中的數據證明。
  
  然淨土宗作為一個不可思議的理事雙備的佛教法門,如果沿用寶塔式的研究路向,訴諸量化的實證,或難契入。淨土宗應在樹立信心與誠敬的前提下,建構樹幹式的修學模式。
  
  開始時,不宜涉獵太廣,應一門深入,在淨土宗經論聖言量與祖師們的撰述上痛下功夫,就好像樹根紮到地裡,紮得愈深,愈能得到深層地下水的滋潤,然後破土長出樹幹。樹幹再向上生長,並向四週延伸,就會越來越枝繁葉茂、花鮮果碩。樹幹能夠不斷地生長,也就能夠變得越來越粗壯,越來越高大,不像寶塔式最終停滯於頂點,無能超越。
  
  淨土宗修學走樹幹式路向,將會越走越寬廣,這屬於精中求博。當然,起始要難些,但先難而後獲,終究必可獲得淨土宗比較真實的內蘊。
  
  樹幹式修學要求我們首先得對淨土宗五經一論的基本原典十分熟稔。如何熟稔呢?必須用讀誦、書寫、禮拜的方式,做鈍功夫。
  
  在恭敬讀誦書寫時,無須琢磨文義。或恭敬地抄寫,或一字一拜,這樣用上若干年的鈍功夫,或能體會些許如來真實義。得意忘言,得魚忘筌。切忌師心自用,自立章程。
  
  須知,吾輩凡夫通體在迷惑顛倒中,不可輕信自己的觀點與標新立異的論斷,那些觀點與論斷大多自失誤他,誠可悲嘆。唯有建立淨土宗經典聖言量與祖師原則立場這兩大參照系,方能握持辨別是非邪正的準繩。否則,鮮有不被邪知邪見或相似佛法所迷惑者。
  
  淨土宗真諦的把握不可訴諸邏輯思維。眾生的分別執著正是遮蓋佛性的兩大障礙,我們要加以化解。如何化解呢?就是用至誠心、無分別心去讀誦、書寫、禮拜、持名念佛,虔祈三寶慈佑加持。只有以古為師,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方能演說與撰述一些比較如法的語言文字。
  
  是故,心性現量領悟與述而不作乃是淨土宗修學中的兩大法寶。能如理如法地重述佛言祖語,智慧即在其中,自利利他的功德亦在其中。伏冀諸同仁共勉!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0-16 20:5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